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凤吹二十四首·其二十一》
《凤吹二十四首·其二十一》全文
清 / 吴妍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不堪众矢集榆枋,直欲操戈鬨一堂。

平地风波传密电,中宵狼狈走殊方。

送行多谢白门柳,唤渡徒携黄竹箱。

明是轻车驰直北,却言买棹指扶桑。

(0)
鉴赏

这首诗《凤吹二十四首(其二十一)》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女诗人吴妍因所作,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联“不堪众矢集榆枋,直欲操戈鬨一堂”,以“众矢集榆枋”比喻社会舆论的压力如箭般集中,形象地描绘出个体在群体压力下的无力感;“直欲操戈鬨一堂”则表达了诗人面对不公与压迫时,内心渴望反抗与斗争的决心。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矛盾与冲突。

颔联“平地风波传密电,中宵狼狈走殊方”,进一步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平地风波象征着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密电”则暗示了背后可能存在的权力斗争或秘密行动。诗人用“中宵狼狈走殊方”描绘了人们在危机时刻仓皇逃窜的情景,表现了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冲击。

颈联“送行多谢白门柳,唤渡徒携黄竹箱”,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转折。白门柳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送行,黄竹箱则可能是指携带的行李或物品,暗示着人物在变动中的无奈与被迫改变。这一联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尾联“明是轻车驰直北,却言买棹指扶桑”,以“轻车驰直北”与“买棹指扶桑”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可能象征着某种明确的行动或方向,后者则可能指向更为遥远或未知的目标。这一联不仅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选择,也暗含了对社会变革中个人命运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吴妍因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作者介绍

吴妍因
朝代:清

江阴贯庄人,光绪十一年生,著名教育家。自幼刻苦勤学,在江阴、苏州等地任小学教员期间,结合教学实践,编纂白话文小学教科书。后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等职。爱好诗词,著有《凤吹诗集》。郭沫若、俞平伯、马叙伦为书题辞。
猜你喜欢

逍遥咏·其十三

南来北去及东西,万物难归一等齐。

倏忽争知兴变易,幽玄恬澹不昏迷。

区分有截无邪见,轨范如空咏好题。

天且岂容私辅德,功成自竖入云梯。

(0)

逍遥咏·其六

口称千岁少年颜,不是天人即地仙。

四海五湖皆遍历,十洲三岛去周迁。

道高举措何优劣,精彩非常语更贤。

物理开襟通象外,未知几许达深玄。

(0)

逍遥咏·其十一

五色云销黯,方知大道深。

华池玄妙理,龙虎本同音。

金鼎铅中作,红花洞里寻。

求真如得路,返少老山岑。

(0)

缘识·其八十

浮生好道勿虚忙,鍊药修行事久长。

轻举不由他假借,一登清境入仙乡。

(0)

春游分韵得雨字

疏疏来往舟,续续后前雨。

湖光不自持,春色遽如许。

日车忍停轮,塔铃幸无语。

冲怀宇宙宽,空濛我当取。

(0)

贺新郎·其三寓言

可意人如玉。小帘栊、轻匀淡泞,道家装束。

长恨春归无寻处,全在波明黛绿。

看冶叶、倡条浑俗。

比似江梅清有韵,更临风、对月斜依竹。

看不足,咏不足。曲屏半掩青山簇。

正轻寒、夜来花睡,半敧残烛。

缥缈九霞光里梦,香在衣裳剩馥。

又只恐、铜壶声促。

试问送人归去后,对一奁、花影垂金粟。

肠易断,倩谁续。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