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乡子.为处梅作》
《南乡子.为处梅作》全文
宋 / 张炎   形式: 词  词牌: 南乡子

风月似孤山。千树斜横水一环。

天与清香心独领,怡颜。冰雪中间屋数间。

庭户隔尘寰。自有云封底用关。

却笑桃源深处隐,跻攀。引得渔翁见不难。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居所景象。开篇“风月似孤山”即设定了一个超然于世的境界,风和月亮共同营造出一座孤独的山峰形象,这里的“孤山”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承载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着,“千树斜横水一环”进一步深化了这份宁静与孤绝。这里的“千树”指的是众多的树木,而“斜横”则形容这些树木随意地倾斜,似乎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些树木和水流构成了一种和谐而又独立的生态环。

“天与清香心独领,怡颜”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生活的享受与喜悦。这里的“天与清香”指的是自然界中清新的空气和花草的芬芳,这些都是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的美好,而这种感觉是诗人独自领悟的,所以说“心独领”。

“冰雪中间屋数间”则描绘了诗人的居所,虽然四周是寒冷的冰雪,但屋内却温暖如春,这种反差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庭户隔尘寰”则进一步说明了这座房屋与世俗世界的隔绝。这里的“庭户”指的是房屋的院落和门窗,而“隔尘寰”则意味着这些院落和门窗将诗人与尘世间的喧嚣隔离开来。

“自有云封底用关”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屏障,不需要额外的人为设防。这里的“云封底”形容的是山中的云雾如同自然的围墙,而“用关”则强调了这种隔绝的充分和必要。

最后,“却笑桃源深处隐,跻攀。引得渔翁见不难。”则是诗人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自嘲与肯定。在这里,诗人以“桃源”比喻自己的隐逸之地,而“跻攀”则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引得渔翁见不难”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外界的人偶尔来访,也不是什么难事,这里面的“渔翁”通常指的是江湖上的渔夫,但在这里更多地象征着与世隔绝的隐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作者介绍
张炎

张炎
朝代:宋   字:叔夏   号:玉田   生辰:1248年-1320年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猜你喜欢

慧朗初见过

过我有名缁,离群正尔思。

向人皆佛语,出口是唐诗。

得见伤春晚,遄归欲暮时。

可知云水性,去住本无期。

(0)

直?总督方观承奏报得雨

夜雨继以日,京兆报优覃。

大云势遍满,想必逮畿南。

越两日章至,普被春泽酣。

欣承益悚惕,敢曰有秋占。

因忆迩年来,齐豫每先沾。

乃延及都下,率成例事谈。

此番实先彼,望外幸何堪。

翻为齐豫望,佳音伫驿函。

(0)

舟过万寿山不泊倚舲杂咏·其二

玉带桥西耕织图,插秧犹待采桑无。

暄和已递佳消息,揽结行将奉懿娱。

(0)

碧云寺

招提隔横岭,不数里而遥。

那可孤初地,浑疑坐半霄。

佳惟竹泉独,清觉谷岩饶。

何必寻春色,天花满座飘。

(0)

重游潭柘岫云寺叠甲子旧作韵·其一

廿载别初地,一心忆柰园。

因之纡跸路,重与问禅门。

石濑笛吟马,松风啸拟孙。

轻舆共春入,幽谷有禽言。

(0)

赋得水村图

山村称北远,亦有水弯环。

可课农桑事,无非烟霭间。

蚕筐求叶出,渔网受风还。

宝笈藏松雪,置身中不悭。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