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复入门,忧心日草草。
何时黄巾平,骨肉得相保。
治乱相倚伏,此理信穹昊。
河清会有期,恨我生太早。
侧闻阃外事,功罪日纷扰。
恩怨亦人情,吾敢怪诸老。
且愿缓报施,稍待风尘扫。
出门复入门,忧心日草草。
何时黄巾平,骨肉得相保。
治乱相倚伏,此理信穹昊。
河清会有期,恨我生太早。
侧闻阃外事,功罪日纷扰。
恩怨亦人情,吾敢怪诸老。
且愿缓报施,稍待风尘扫。
这首明代诗人纪坤的《所闻》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内心的忧虑与期盼。首句“出门复入门,忧心日草草”描绘了诗人频繁进出家门,心情焦虑不安的状态。他渴望社会安定,期待“何时黄巾平,骨肉得相保”,即黄巾起义平息,家人能平安团聚。
接下来,“治乱相倚伏,此理信穹昊”揭示出诗人对历史规律的认识,认为治乱循环是自然法则,即使在动荡中也相信天道终会昭彰。“河清会有期”表达对社会清明的期待,然而又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未能亲眼见证。
“侧闻阃外事,功罪日纷扰”反映了外界战事不断,功过是非交错,让人感到困惑。“恩怨亦人情,吾敢怪诸老”表明诗人理解世事复杂,人之常情,不苛责他人,尤其是年长者。
最后两句“且愿缓报施,稍待风尘扫”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战乱平息后再行报效国家,体现出他的深沉和忍耐,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霢霢春膏细,桃源路欲迷。
山巾笼翠树,石发乱香泥。
岐麦欣苗秀,鸣泉杂鸟啼。
悠然恣吟赏,霞采忽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