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清可啜,远山翠欲流。
翩然航一苇,浩歌入芦洲。
高堂上木杪,幽人事胜游。
但足箪瓢乐,不知天地秋。
我笔嗟无口,冥搜空掉头。
何如三才杰,等是济川舟。
开卷腾光怪,天上卿云浮。
阿云又嗣音,吾砚不欲留。
平生浪诗声,寒虫号清幽。
已对狂道士,从此敢吟不。
沙溪清可啜,远山翠欲流。
翩然航一苇,浩歌入芦洲。
高堂上木杪,幽人事胜游。
但足箪瓢乐,不知天地秋。
我笔嗟无口,冥搜空掉头。
何如三才杰,等是济川舟。
开卷腾光怪,天上卿云浮。
阿云又嗣音,吾砚不欲留。
平生浪诗声,寒虫号清幽。
已对狂道士,从此敢吟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开篇“沙溪清可啜,远山翠欲流”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
接着,“翩然航一苇,浩歌入芦洲”则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诗人驾着小船在沙溪上自由航行,尽情地唱着豪放的歌曲,消逝于芦苇丛中。
“高堂上木杪,幽人事胜游”一句,通过对“高堂”和“木杪”的描绘,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这种环境中,诗人的心境是宁静而超脱的,他将这份宁静视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但即便如此,“但足箪瓢乐,不知天地秋”表明诗人已经达到了忘我忘物的境界,对于外在世界的变化已经不再关注。他的快乐仅存于日常简单的生活之中,如同用 箪 瓢 取水饮酒,不问世事。
“但足箪瓢乐,不知天地秋”一句,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豁达,他已经不再为世俗的烦恼所困扰,而是享受着自己的隐逸生活。
“我笔嗟无口,冥搜空掉头”则表达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无尽追求和自我挑战。他的笔触充满了生命力,他在探索语言的极限,同时也在体验文字之美带来的精神享受。
“何如三才杰,等是济川舟”此句中,“三才杰”可能指的是诗人本身,或者是对某种才能或境界的赞颂。这里强调了个人才华与自然景物相得益彰,如同能够济渡江河一样重要。
“开卷腾光怪,天上卿云浮”则描绘了一幅奇异壮观的图景,诗人在阅读书籍时,文字间似乎散发出奇异的光芒,而天空中漂浮着类似他笔下才华的云朵。
“阿云又嗣音,吾砚不欲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他将自己的作品与云中的回声相比,感到自己的文墨不足以留恋,希望能够超越现有的艺术成就。
最后,“平生浪诗声,寒虫号清幽。已对狂道士,从此敢吟不”则总结了诗人的一生对于诗歌的追求,以及他与世俗隔绝、专注于修行的态度。他对自己的诗歌生涯感到满足,同时也宣告了自己将会更加深入地探索诗歌之道,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吟咏。
岷峨山根江水坼,万里波涛混吴越。
倾湖倒海不可量,仰看一线青天上。
郁蓝秀色盘三巴,间产锦石兼丹沙。
王严扬马各挺出,异才岂必生中华。
彭生昂昂千里驹,少年骑马来成都。
飞黄騕袅未即试,已觉奇气排长途。
君不见岷山不崩江不枯,古之高才何代无。
腾空布柔云,荡日溢繁吹。
素雪千里来,飘扬九衢内。
积阴改玄节,新阳献青岁。
永辞寒卉寂,甘并春华媚。
缤纷散广陌,皛耀敞尘界。
既随游霰集,复与流飙会。
临牖玩靡足,陟槛望逾迈。
参差百甍接,崒屼层台对。
佳人御棂轩,上客倚飞盖。
旖旎结华缨,离纵飘素带。
郢中有希倡,阳阿岂恒态。
君胡慕高卧,沉冥独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