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
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
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
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
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
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
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
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
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这首诗名为《种竹》,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稹所作。通过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解读,我们可以窥见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他对于友谊的珍视。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被朋友看重其为人的直率,就像秋天的竹子一样坚硬而不可摧折。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种品质的自信和自豪。
接下来的 "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显示了诗人在秋天怀念这份友谊,甚至种植竹子以资纪念。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纪念,更是情感上的一种寄托。秋天的景色往往令人感到凄凉,而诗人通过种植竹子来抵御这种凄凉,体现了他对于友谊的渴望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这两句描绘出了竹子的衰败景象,这不仅是自然界景色的变化,更隐喻着诗人内心对于友谊消逝的哀伤和无奈。
"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清风依旧轻拂过竹林,但却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这里的 "高节" 指的是竹子的坚硬不屈,而 "空团团" 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
接下来的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 描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但在诗人眼中,这些只是徒增凄凉的背景,而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尘世的变迁,以及诗人对于友谊之难得的感慨。
最后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往昔美好友谊的怀念和遗憾,那些曾经共同度过的时光,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寻觅。而诗中的 "丹丘" 和 "仙坛" 则是超脱尘世的一种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于纯洁之地的向往。然而,这一切都已随风而逝,只留下凄凉的自然景象和无尽的寂寞。
总体来说,《种竹》是一首充满了深情和怀旧色彩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怀念,以及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
贤哉昔鲁山,心地出芝兰。
不负义方教,相传本色官。
三年脚根正,万里路头宽。
须信功名事,要教人耐看。
王谢风流堕渺茫,黯然怀旧见新堂。
山无多树夕阳远,梅始一花春意长。
燕去有时来画屋,鹤飞何日到青冈。
休言枉洒新亭泪,犹胜如今似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