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老邵归都峤,越峤贤,越峤隐,半炼丹都峤洞天,访八三都峤社;
改婆陀为娑婆,优婆塞,优婆夷,齐合掌娑婆世界,诵十四娑婆诃。
送老邵归都峤,越峤贤,越峤隐,半炼丹都峤洞天,访八三都峤社;
改婆陀为娑婆,优婆塞,优婆夷,齐合掌娑婆世界,诵十四娑婆诃。
此联描绘了一幅邵君归隐都峤山,探寻道教修行与佛教教义融合之境的画面。上联“送老邵归都峤,越峤贤,越峤隐”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邵君辞官归隐,遁入山林,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都峤山作为道教圣地,象征着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半炼丹都峤洞天”则暗示邵君在山中修炼丹道,追求长生不老之道。
下联“访八三都峤社;改婆陀为娑婆,优婆塞,优婆夷,齐合掌娑婆世界,诵十四娑婆诃”则进一步展现了邵君在都峤山中不仅寻求道教的内修,还接触并融入了佛教的修行社群。八三都峤社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道教或佛教组织,邵君在此访求交流,体现了其对不同宗教智慧的尊重与包容。将“婆陀”改为“娑婆”,“优婆塞”和“优婆夷”则是佛教中的在家信徒,邵君与他们一同合掌诵经,显示出他在佛教修行上的实践与融合。
整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邵君归隐山林后,既追求道教的内省修炼,又不排斥佛教的外在实践,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融合多元文化的精神境界。这种对自然与宗教的双重探索,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西冈老子古郑客,洒落心胸如李白。
或歌或啸或吟卧,万壑清风松下座。
呼童取得古锦囊,月魄囊中暗惊堕。
制度风流特奇绝,韵高不许俗人别。
试问先生是何物,云是阿咸葬时物。
英雄无限俱为土,如何此物传今古。
寥寥千载阿咸志,凭谁写出阿咸意。
悠然抱此明月腹,林下溪边时一曲。
十三玉柱秋蟾净,指底松风四弦泠。
大弦乌乌纯且雅,小弦切切清且劲。
秋高千穴寒泉瀑,露滴铜盘碎金玉。
千岩夜雨猿鹤悲,半夜西风鬼神哭。
物奇不肯人閒住,变作孤鹤上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