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坟已喜傍云厓,未老先曾有此怀。
鹤表虚名待谁录,狐丘宿约与妻偕。
百年齐里参诸妄,一锸泥边打早乖。
免向君王乞骸骨,自山生长自山埋。
卜坟已喜傍云厓,未老先曾有此怀。
鹤表虚名待谁录,狐丘宿约与妻偕。
百年齐里参诸妄,一锸泥边打早乖。
免向君王乞骸骨,自山生长自山埋。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理坟二首(其二)》表达了诗人对身后之事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卜坟已喜傍云厓”描绘了诗人选择墓地时的满足,靠近山崖,环境清幽。次句“未老先曾有此怀”暗示了诗人早年就抱有这种超脱世俗的想法。
“鹤表虚名待谁录”借鹤的长寿象征,表达对虚名的看淡,意指死后名声无人记录也无妨。接下来,“狐丘宿约与妻偕”提及与妻子共度余生的愿望,流露出对家庭的深情。诗人认为人生百年中充满了虚妄,应在泥土边早早回归自然,与大地融为一体,这在“一锸泥边打早乖”一句中得以体现。
最后两句“免向君王乞骸骨,自山生长自山埋”直接表达了不愿向朝廷求取高位,而是希望自然终老,死后葬于山间,与生前的生活理念相呼应,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沈周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
子之来兮东之舟,暮不至兮谁牵以留。
子之去兮西之马,朝何亟兮不秣而驾。
驾胡适兮徂扬,扬之郊兮泮之央。
泮之冰兮春之水,泮之莪兮芽茁于涘。
泮之鹭兮洁白以止,泮之土兮除扫不滓。
泮之人兮立以望子,久不可待兮足并以跂。
子未至兮谓奚,子之至兮何以慰之。
招其来而挽其去,纳以宽而不严以恕。
增其长而救厥玷失,培其根而使华以实。
泮之人兮子喜,子先何适兮不夙吾治。
东风吹物,渐入韶华媚。
和气散千门,更灵鹊、前村报喜。
月宫仙子,昨夜下瑶台,人传道,诞兰房,喜把金盆洗。
中郎传业,此事今如意。
遥想画堂中,有葱葱、云烟滃瑞。
休言前日,玉燕不来投,看释氏,到明年,又送麒麟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