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不复归,处者长相思。
昔与君别者,乃为大暮期。
杲杲白日光,其雨在何时。
惟有明明月,可以比容辉。
兔丝附女萝,窈窕不相离。
青青忽已槁,纤纤难自持。
他山岂无木,林木岂无枝。
念彼绸缪好,甘随秋草萎。
感兹以终老,鬓发已如丝。
耿耿柏舟誓,千载同所归。
行者不复归,处者长相思。
昔与君别者,乃为大暮期。
杲杲白日光,其雨在何时。
惟有明明月,可以比容辉。
兔丝附女萝,窈窕不相离。
青青忽已槁,纤纤难自持。
他山岂无木,林木岂无枝。
念彼绸缪好,甘随秋草萎。
感兹以终老,鬓发已如丝。
耿耿柏舟誓,千载同所归。
这首《节妇诗》由元末明初诗人张羽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对忠诚与坚守的深刻思考。
首句“行者不复归,处者长相思”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行者(外出的人)不再归来,留下的人则永远思念。这种分离与等待的痛苦,是许多爱情故事中的常见情境,也寓意着人生的诸多离别与等待。
接着,“昔与君别者,乃为大暮期”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残酷性,与爱人分别的时间被定格在了遥远的未来,充满了无奈与哀伤。随后,“杲杲白日光,其雨在何时”运用对比手法,明亮的阳光象征着短暂的快乐时光,而未知的雨水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悲伤与离别,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惟有明明月,可以比容辉”中,月亮以其永恒的光芒,象征着不变的爱情与忠诚,即便是在黑暗中也能照亮前行的道路。这一句不仅赞美了月光的美丽,更寄托了诗人对永恒爱情的向往。
“兔丝附女萝,窈窕不相离”通过植物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忠诚与依恋的关系,如同兔丝缠绕女萝,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紧紧相连,不离不弃。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与人之间深厚情感的赞颂。
“青青忽已槁,纤纤难自持”则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生机与活力逐渐消逝,忠诚与坚持变得愈发艰难。这一转折,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让人感受到时间无情,但忠诚之心却能超越一切。
“他山岂无木,林木岂无枝”一句,通过类比,表达了即使外界有更多选择,但心中的忠诚之树依然坚定不移,难以动摇。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坚持,也是对道德与原则的坚守。
“念彼绸缪好,甘随秋草萎”中,“绸缪好”指深思熟虑后的美好决定,即使最终伴随着岁月的凋零,也愿意与爱人共同面对,体现了对爱情的深情与承诺。
最后,“感兹以终老,鬓发已如丝”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与爱人共度余生的渴望。而“耿耿柏舟誓,千载同所归”则是对忠诚誓言的坚定,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心之所向,始终不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对忠诚、坚守与爱情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更有对永恒爱情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