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节妇诗》
《节妇诗》全文
元 / 张羽   形式: 古风

行者不复归,处者长相思。

昔与君别者,乃为大暮期。

杲杲白日光,其雨在何时。

惟有明明月,可以比容辉。

兔丝附女萝,窈窕不相离。

青青忽已槁,纤纤难自持。

他山岂无木,林木岂无枝。

念彼绸缪好,甘随秋草萎。

感兹以终老,鬓发已如丝。

耿耿柏舟誓,千载同所归。

(0)
鉴赏

这首《节妇诗》由元末明初诗人张羽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对忠诚与坚守的深刻思考。

首句“行者不复归,处者长相思”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行者(外出的人)不再归来,留下的人则永远思念。这种分离与等待的痛苦,是许多爱情故事中的常见情境,也寓意着人生的诸多离别与等待。

接着,“昔与君别者,乃为大暮期”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残酷性,与爱人分别的时间被定格在了遥远的未来,充满了无奈与哀伤。随后,“杲杲白日光,其雨在何时”运用对比手法,明亮的阳光象征着短暂的快乐时光,而未知的雨水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悲伤与离别,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惟有明明月,可以比容辉”中,月亮以其永恒的光芒,象征着不变的爱情与忠诚,即便是在黑暗中也能照亮前行的道路。这一句不仅赞美了月光的美丽,更寄托了诗人对永恒爱情的向往。

“兔丝附女萝,窈窕不相离”通过植物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忠诚与依恋的关系,如同兔丝缠绕女萝,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紧紧相连,不离不弃。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与人之间深厚情感的赞颂。

“青青忽已槁,纤纤难自持”则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生机与活力逐渐消逝,忠诚与坚持变得愈发艰难。这一转折,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让人感受到时间无情,但忠诚之心却能超越一切。

“他山岂无木,林木岂无枝”一句,通过类比,表达了即使外界有更多选择,但心中的忠诚之树依然坚定不移,难以动摇。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坚持,也是对道德与原则的坚守。

“念彼绸缪好,甘随秋草萎”中,“绸缪好”指深思熟虑后的美好决定,即使最终伴随着岁月的凋零,也愿意与爱人共同面对,体现了对爱情的深情与承诺。

最后,“感兹以终老,鬓发已如丝”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与爱人共度余生的渴望。而“耿耿柏舟誓,千载同所归”则是对忠诚誓言的坚定,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心之所向,始终不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对忠诚、坚守与爱情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更有对永恒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张羽

张羽
朝代:元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猜你喜欢

过七星关

七星关上一回头,遥望乡关路阻修。

欲倚云山攀北斗,不辞鞍马过南州。

两厓斩壁连天起,一水漂花出洞流。

闻道清时无瘴疠,行人经此不须愁。

(0)

春日偶成二首·其一

城头杨柳绿如云,城下官河水拍春。

一片江山元不改,画船都是异乡人。

(0)

海歌八首·其三

大星煌煌天欲明,黄旗上写总漕名。

愿得顺风三四日,早催春运到燕京。

(0)

玉乳峰

乱山如拥欲争先,惟许孤峰入马鞭。

旧见剑光曾犯斗,谁教箭筈亦通天。

只应绝顶千年石,中有齐州九点烟。

安得凌风乘此去,东游沧海看桑田。

(0)

太原

梦里乡关春复秋,眼明今得见并州。

古来全晋非无策,乱后清汾空自流。

南渡衣冠几人在?西山薇蕨此生休。

十年弄笔文昌府,争信中朝有楚囚。

(0)

芦芽山

荷叶平初尽,芦芽势渐分。

朝来知宿雨,谷底见归云。

日上松犹滴,风来草自薰。

临溪归路险,万筏下河汾。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