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仕思从仕,言归盍赋归。
世方疏直道,身亦堕危机。
旧宅存松桂,春山富蕨薇。
渊明觉今是,伯玉悟前非。
未仕思从仕,言归盍赋归。
世方疏直道,身亦堕危机。
旧宅存松桂,春山富蕨薇。
渊明觉今是,伯玉悟前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偶作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思考和个人价值观的转变。首句“未仕思从仕”,揭示了诗人曾经渴望入仕为官的心态;然而,“言归盍赋归”暗示了他如今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
“世方疏直道,身亦堕危机”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对正直人格的忽视,以及诗人身处其中感受到的潜在危险。接着,诗人回忆起故乡旧宅中的松桂和春山间的蕨薇,这些自然景物象征着隐逸与宁静,与外界的纷扰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渊明觉今是,伯玉悟前非”,诗人以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著称)和陆机(西晋文学家,曾有过仕途浮沉后醒悟的经历)为例,表明自己已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决定效仿先贤,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我。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反思,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道德操守的坚守,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
早发黎城县,一水横其前。
其涘立行人,相聚声喧喧。
我问今何之,欲渡无所缘。
县官欲安桥,漂流随奔湍。
邑人议舟航,沙浅胶其船。
几人徒涉之,激射若洄涟。
相望无百步,艰险如登天。
我观古圣人,舟楫用济川。
杠梁有国政,使民无病褰。
圣人知有穷,而况私智焉。
退居待水落,王事匪可延。
扶掖一济之,河伯诚所怜。
作诗识吾喜,书之山石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