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其箕子国,来拜观音山。
迢迢万里外,了了一见閒。
风波任浩荡,云月自往还。
莫怪图三笑,我非元亮班。
生其箕子国,来拜观音山。
迢迢万里外,了了一见閒。
风波任浩荡,云月自往还。
莫怪图三笑,我非元亮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题为《灵济庵会高丽僧全息庵八句遗之》。诗中表达了诗人与来自远方的高丽僧人全息庵在灵济庵相遇的场景。诗人以箕子国的典故起兴,暗示自己虽身处异国他乡,却能在此地拜见观音山,体现了对佛法和缘分的感慨。
"生其箕子国,来拜观音山",诗人寓言自己如同箕子流落他乡,却因机缘巧合得以朝圣观音山,展现了内心的虔诚和对佛法的向往。
"迢迢万里外,了了一见閒",描绘了路途遥远,但相见时的轻松自在,表达了对僧人全息庵的敬意以及此次相聚的难得。
"风波任浩荡,云月自往还",运用自然景象,寓意人生的起伏不定,而佛性如云月般自在,不受外界干扰。
最后两句"莫怪图三笑,我非元亮班",诗人谦逊地说,不要因为他的笑容而误以为他是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暗示自己虽然身处尘世,但心向佛门,保持着超脱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秋风木叶下,送目人千里。
汹涌趋东陵,潏荡混南纪。
天垂俱沈浮,霜落乃清泚。
蛟龙怒未平,舟楫漫难理。
苍梧云气连,笙竹矶石磊。
所恨碍君山,仍嗟愁帝子。
予怀渺不极,客思浩然起。
愿令沅湘波,安流入江水。
一笑天地惊,此乐古未有。
平生不解饮,满引亦一斗。
老革昔媚珰,正士皆碎首。
宁知时势移,人事反覆手。
昔年金谷花,今日章台柳。
巧哉造物心,此罚胜枷杻。
微酣谈旧事,因果信非偶。
淋漓挥醉墨,神鬼运吾肘。
姓名讳不书,聊以存忠厚。
时皇帝十载,太岁在丁丑。
恢台仲夏月,其日二十九。
同观者六人,题者河间叟。
二月欲半春风颠,对食废餐心黯然。
排沙荡沙忽到眼,须臾几席无光鲜。
昨者出门吹欲倒,乘黄不病不得前。
百围大木拔莫动,决折断干追乌鸢。
惊雷万车碾空过,倏忽卷地散百川。
未知何自蛟龙怒?坐使老屋如流船。
先生老屋十五椽,寄住主人从昔年。
崩腾直为居者惜,过客东西何用怜。
幸自环堵无足乐,屋虽朴陋形制坚。
但念素衣发如漆,白黑变尽思归田。
勉焉守之勿易地,会且风止天清妍。
君不见列御寇,御之还得同飞仙。
当时郎官奉使出咸京,仙人千里来相迎。
画船吹笛弄《绿水》,何意芳洲遗旧名。
唐祠芜没知何代,惟有东流水长在。
黎侯独起梁栋之,彷佛云中昔轩盖。
南飞越鸟北飞鸿,今古悠悠去住同。
富贵何如一杯酒,愁来无地酹西风。
大别山高几千尺,隔城正与祠相值。
青猿夜抱月光啼,挂在东湖之石壁。
黎侯本在斗南家,枕戈犹自忆烟霞。
祇拟将身报天子,不负胸中书五车。
昨者相逢玉阙下,别来几日秋潇洒。
黄叶当头乱打人,门前系著青骢马。
君今归去钓晴湖,我亦明年辞帝都。
若过湖边定相见,为问仙人安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