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休叹鹿皮翁,肉角生时听自聪。
菰米食甘何用白,芙蕖衣好不嫌红。
能歌风雅惟三楚,解注离骚是八公。
分我枕中鸿宝术,青丝丫髻两还童。
耳聋休叹鹿皮翁,肉角生时听自聪。
菰米食甘何用白,芙蕖衣好不嫌红。
能歌风雅惟三楚,解注离骚是八公。
分我枕中鸿宝术,青丝丫髻两还童。
这首诗以对族父国子先生的深情厚谊为背景,表达了对长者的敬仰与祝福。诗人通过对比“耳聋”与“鹿皮翁”的形象,巧妙地传达了对老人智慧与内心的肯定,即便年岁已高,心灵依旧敏锐,听闻世界的声音。接着,以“菰米食甘何用白,芙蕖衣好不嫌红”两句,运用自然界的物象,寓意生活中的淡泊与随性,不必过分追求外在的完美,内在的满足与快乐才是真谛。
“能歌风雅惟三楚,解注离骚是八公”,这两句赞美了国子先生的文学才华与深厚的学识,将他比作能歌善舞的楚地才子和精通《离骚》的学者,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最后,“分我枕中鸿宝术,青丝丫髻两还童”则表达了希望老人能够分享他的智慧与长寿秘诀,让自己的精神和外貌都能保持年轻,充满了对长寿与智慧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丰富,既是对长辈的颂扬,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传统美德与个人修养的重视。
谷雨才过,花风余几,中庭夜色如银。
雁过天低,都无半点闲云。
墙匡谁洒南宫墨,看离离、林影横陈。
甚心情、一样蟾圆,偏爱当春。
思量好景怎消得,只名香爇罢,小酒斟频。
静掩柴扉,虫声旧梦重温。
相期未若忘情好,结清游、何必心亲。
漫寻眠、笛语悠飏,隔巷频闻。
何事深垂。芳径外,随意舞絮横飞。
旧游无据,新燕惯把人欺。
遮尽花痕君不觉,黄昏隐约护灯儿。慢招携。
脱巾挽髻,呼博弹棋。
却疑频频欲卷,任画楼雨隔,半桁凄迷。
夜来酒倦,消受几缕香丝。
庾郎风味似减,漫轻搭、银钩系翠思。
湘人远,念夜深梦返,带月掀时。
絮飘柳秃,日暮冲寒,迷茫忽地满目。
窗外痴云如梦,朔风何酷。
残枝细草压遍,太无端、锦团花簇。
便看取远山头,一片都成群玉。骨冷神清难俗。
冰天里,我本此心冲穆。阆苑分明,安用报琼盈斛。
饥鸿更怜冻雀,绕荒林、哀哀觅宿。
汽笛唤,可唤起、春意转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