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斛春愁,愁春未醒,探春一片春心。
春三二月,春浅到春深。
缫得春蚕丝尽,春宫静、细谱春音。
迎春乐,春风一曲,春兴寄春琴。
春寒春向暧,春衫乍剪,春线春针。
正桃花春涨,巴蜀春霖。
那计春长春短,春晴好、又怕春阴。
春无绪,春烟春雨,春霭暗春岑。
万斛春愁,愁春未醒,探春一片春心。
春三二月,春浅到春深。
缫得春蚕丝尽,春宫静、细谱春音。
迎春乐,春风一曲,春兴寄春琴。
春寒春向暧,春衫乍剪,春线春针。
正桃花春涨,巴蜀春霖。
那计春长春短,春晴好、又怕春阴。
春无绪,春烟春雨,春霭暗春岑。
这首《满庭芳》是清代奕绘所作,以“春”为主题,细腻描绘了春天的多面性与复杂情感。
开篇“万斛春愁,愁春未醒”,以“万斛”形容愁之深重,春愁未消,奠定了全词哀婉的基调。接着“探春一片春心”,将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春天相联系,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的深切渴望和探索。
“春三二月,春浅到春深”,时间的流转中,春天从初生到成熟,暗示着人生的阶段变化与情感的起伏。接下来“缫得春蚕丝尽,春宫静、细谱春音”,以春蚕吐丝比喻人生的付出与牺牲,春宫的宁静与细致的音乐象征内心的平和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迎春乐,春风一曲,春兴寄春琴”,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欢乐,春风轻拂如同一首美妙的乐曲,人们在春天的启发下创作出心灵的乐章。通过“春寒春向暧,春衫乍剪,春线春针”,描绘了春天由冷转暖的过程,人们开始换上轻薄的衣物,忙碌于春日的劳作,体现了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的变化。
“正桃花春涨,巴蜀春霖”,桃花盛开,春水上涨,巴蜀之地春雨绵绵,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地域特色。紧接着“那计春长春短,春晴好、又怕春阴”,表达了对春天短暂而美好的珍惜,同时也担心晴天之后的阴雨,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与对生活变化的忧虑。
最后,“春无绪,春烟春雨,春霭暗春岑”,春天的情绪难以捉摸,烟雨朦胧,山峦在春雾中若隐若现,营造了一种迷离、幽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复杂情感的深刻体验。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多姿多彩,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