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院花香透白间,梦馀风景似萧闲。
只今是梦谁占梦,却笑沩山问仰山。
春院花香透白间,梦馀风景似萧闲。
只今是梦谁占梦,却笑沩山问仰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梦幻的春日庭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春花的香气与梦境中的景致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氛围。"春院花香透白间",春天的花朵在白净的空间中散发出迷人的香气,预示着生机与希望。"梦馀风景似萧闲",梦醒之后,眼前的景色仿佛带着一丝淡然与宁静,让人感受到心灵的放松。
接下来的两句"只今是梦谁占梦,却笑沩山问仰山",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探讨梦境与现实的关系,提出“是梦”与“占梦”的问题,暗示梦境与现实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和差异。通过引用沩山和仰山两位禅宗大师的故事,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一哲学问题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禅学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力,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引导读者去思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千树玲珑罩,正蒲风微过,梅雨新霁。
客里幽窗,算无春可到,和愁都闭。万种人生计。
应不似、午天闲睡。起来踏碎松阴,萧萧欲动疑水。
借问归舟归未。望柳色烟光,何处明媚。
抖擞人间,除离情别恨,乾坤馀几。一笑晴凫起。
酒醒后、阑干独倚。时见双燕飞来,斜阳满地。
长忆当初,是他见我心先有。
一钩才下,便引得鱼儿开口。
好是重门深院,寂寞黄昏后。厮觑著、一面儿酒。
试撋就。便把我、得人意处,闵子里、施纤手。
云情雨意,似十二巫山旧。
更向枕前言约,许我长相守。忺人也,犹自眉头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