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江流已昨非,便随鸥鹭省渔矶。
飞花无复浪千顷,倒影依然山四围。
不向静中观物理,更于何处觅天机。
兴来倚杖斜阳外,弄遍潺湲未肯归。
转眼江流已昨非,便随鸥鹭省渔矶。
飞花无复浪千顷,倒影依然山四围。
不向静中观物理,更于何处觅天机。
兴来倚杖斜阳外,弄遍潺湲未肯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哲学思考。开篇“转眼江流已昨非”,表达了时间流逝、江水变迁的意境,随后“便随鸥鹭省渔矶”则是诗人顺应自然,与鸟类共处的情景,渔矶即是捕鱼用的石矶,显示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
接着“飞花无复浪千顷”,形容春天的花瓣随风飘散,不再聚集成片。紧跟着“倒影依然山四围”则描绘了水中倒映的山影,给人一种宁静与永恒之感。
诗人的心境也逐渐展现,“不向静中观物理”,暗示他并不追求静坐禅修以悟自然规律;“更于何处觅天机”则是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和疑问,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与存在的深层思考。
最后,“兴来倚杖斜阳外”,诗人在夕阳斜照之下,靠着拐杖感受生活的乐趣;“弄遍潺湲未肯归”则是他在玩耍溪水之间,不愿离开自然界的欢愉时光。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状态,以及对生命和宇宙深层次探索的哲思。
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昼居不踰阈,夜行常秉烛。
气如含露兰,心如贯霜竹。
宜当备嫔御,胡为守幽独。
无媒不得选,年忽过三六。
岁暮望汉宫,谁在黄金屋。
邯郸进倡女,能唱黄花曲。
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
残莺一何怨,百啭相寻续。
始辨下将高,稍分长复促。
绵蛮巧状语,机节终如曲。
野客赏应迟,幽僧闻讵足。
禅斋深树夏阴清,零落空馀三两声。
金谷筝中传不似,山阳笛里写难成。
忆昨乱啼无远近,晴宫晓色偏相引。
送暖初随柳色来,辞芳暗逐花枝尽。
歌残莺,歌残莺,悠然万感生。
谢朓羁怀方一听,何郎闲吟本多情。
乃知众鸟非俦比,暮噪晨鸣倦人耳。
共爱奇音那可亲,年年出谷待新春。
此时断绝为君惜,明日玄蝉催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