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薛学士》
《寄薛学士》全文
宋 / 林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飞徵偶未下天衢,古郡宽闲且寄居。

曾许布衣通一刺,每留蔬食看群书。

高斋已想闲丹灶,清梦谁同话直庐。

江外敢知无别计,只携琴鹤听新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uēxuéshì
sòng / lín

fēizhǐǒuwèixiàtiānqúnkuānxiánqiě

céngtōngměiliúshūshíkànqúnshū

gāozhāixiǎngxiándānzàoqīngmèngshuítónghuàzhí

jiāngwàigǎnzhībiézhīxiéqíntīngxīnchú

注释
飞徵:比喻仕途征召。
天衢:大道,仕途。
古郡:历史悠久的郡城。
宽闲:宁静闲适。
布衣:平民百姓。
一刺:投递名帖,拜访。
蔬食:简朴饮食。
群书:各种书籍。
丹灶:炼丹的炉灶,象征隐居生活。
直庐:古代官员处理政务的地方,此处指清谈之地。
新除:新的任命。
翻译
羽扇纶巾还未踏上仕途,古老的郡城宁静,暂且作为居所。
曾经允诺平民百姓也可投递名帖,常常留连于简朴饮食,研读群书。
在高高的书斋中想象着闲适的生活,与谁共话直庐清谈成为梦境。
身处江边,我怎会不知还有其他打算,只愿带着琴鹤,静待新的任命来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寄薛学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薛学士的思念和对其生活的想象。首句“飞徵偶未下天衢”暗示薛学士可能还在忙碌的仕途中,未能前来相聚。接着,“古郡宽闲且寄居”描绘了薛学士在古代州郡过着悠闲的生活,诗人羡慕之余也期待能在那里与他共度时光。

“曾许布衣通一刺”回忆起薛学士曾经允诺过即使身为布衣也能接受诗人的拜访,体现了他们的友情深厚。诗人常与薛学士一起品尝素食,阅读书籍,共享知识与宁静。“高斋已想闲丹灶”描绘了薛学士隐居生活的画面,而“清梦谁同话直庐”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与他在梦中畅谈的渴望。

最后两句“江外敢知无别计,只携琴鹤听新除”表达了诗人对薛学士的关心,即使身处江外,他也希望薛学士能找到更好的归宿,带着琴鹤悠然生活,享受新的任命带来的宁静。整首诗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林逋

林逋
朝代:宋   生辰:967一1028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猜你喜欢

三月十六日西湖闻杜鹃

才上苏堤闻杜鹃,杜鹃怪我在天边。

平生不作功名想,今日胡为富贵牵。

辟谷未能那废食,买山所欲尚无钱。

但须两事略如意,便占白云深处眠。

(0)

次韵林仲和筠庄·其十小平

平攀天面一弯月,下视山腹三重茅。

更欲移居入霄汉,却憎栖鸟占林梢。

(0)

一丛花令/一丛花

梨花随月过中庭。月色冷如银。

金闺平帖阳台路,恨酥雨、不扫行云。

妆褪臂闲,髻慵簪卸,盟海浪花沈。

洞箫清吹最关情。腔拍懒温寻。

知音一去教谁听,再拈起、指法都生。

天阔雁稀,帘空莺悄,相傍又春深。

(0)

满江红.寿壑相

淮海波澄,湛桂影、半规凉月。

又还是、中秋相近,垂弧时节。

纶诰飞来宸眷重,彩衣著处慈颜悦。

注紫清、花露入瑶卮,琼香滑。挥羽扇,持旄钺。

鲸海浪,阴山雪。看威声到处,遐冲都折。

沙溪远标铜柱界,关河尽补金瓯缺。

庆君臣、千载会风云,看伊说。

(0)

浪淘沙令.作墨水仙寄张伯雨

香雾湿云鬟。蕊佩珊珊。酒醒微步晚波寒。

金鼎尚存丹已化,雪冷虚坛。游冶未知还。

鹤怨空山。潇湘无梦绕丛兰。

碧海茫茫归不去,却在人间。

(0)

筵上赠小英

天教抟百花,抟作小英明如花。

住近桃花坊北面,门庭掩映如仙家。

美人宜称言不得,龙脑薰衣香入骨。

维扬软縠如云英,亳郡轻纱若蝉翼。

我疑天上婺女星之精,偷入筵中名小英。

又疑王母侍儿初失意,谪向人间为饮妓。

不然何得肤如红玉初碾成,眼似秋波双脸横。

舞态因风欲飞去,歌声遏云长且清。

有时歌罢下香砌,几人魂魄遥相惊。

人看小英心不足,我看小英心本足。

为我高歌送一杯,我今赠尔新翻曲。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