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随月过中庭。月色冷如银。
金闺平帖阳台路,恨酥雨、不扫行云。
妆褪臂闲,髻慵簪卸,盟海浪花沈。
洞箫清吹最关情。腔拍懒温寻。
知音一去教谁听,再拈起、指法都生。
天阔雁稀,帘空莺悄,相傍又春深。
梨花随月过中庭。月色冷如银。
金闺平帖阳台路,恨酥雨、不扫行云。
妆褪臂闲,髻慵簪卸,盟海浪花沈。
洞箫清吹最关情。腔拍懒温寻。
知音一去教谁听,再拈起、指法都生。
天阔雁稀,帘空莺悄,相傍又春深。
这首词作 品味清新,意境幽远,颇具江南水乡之韵味。开篇“梨花随月过中庭”一句,以梨花与明月相映,既描绘了夜景的静谧,又勾勒出春夜的温婉。而“月色冷如银”则更深化了这一意境,将月光比作清冷的银子,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美感。
接着,“金闺平帖阳台路,恨酥雨、不扫行云”中,“金闺”二字设想一座富贵宅院,而“阳台路”则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赏月之处。诗人对那轻柔如酥的细雨感到无奈,因为它既不能洗净心中的忧愁,也无法驱散那些浮动的心绪。
在“妆褪臂闲,髻慵簪卸,盟海浪花沈”这组句子中,“妆褪臂闲”形容女子因无聊而解下装饰的景象,而“髻慵簪卸”则是对发髻松弛、珠钗脱落之状的描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最后,“盟海浪花沈”一句,更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情愫。
“洞箫清吹最关情。腔拍懒温寻。”中,“洞箫清吹”是对夜静人稀时,远处传来悠扬笛声的描绘,这声音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深藏的情感。而“腔拍懒温寻”则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寻觅之情。
结尾部分,“知音一去教谁听,再拈起、指法都生。”诗人表达了对已逝音乐或心灵共鸣者的怀念,感叹如今无人能懂得那份美妙。而“再拈起、指法都生”则是说即使重新拿起乐器,也只能徒增悲哀,因为已经失去了知音。
最后,“天阔雁稀,帘空莺悄,相傍又春深。”这几句以广阔的天空、偶尔飞过的大雁、以及轻柔的帘幕和隐约的莺声营造了一种静谧与孤独的氛围。而“相傍又春深”则是说尽管春意盎然,诗人却感受到一种离群索居的寂寞。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夜景、月色、乐声和自然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其艺术魅力在于细腻的情感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静谧而又有些许忧伤的夜晚,聆听着远处传来的洞箫声,沉浸在诗词所构建的意象之中。
畅飞畅舞气流芳。追念三五大绮黄。去失有。
时可行。去来同时此未央。时冉冉。近桑榆。
但当饮酒为欢娱。衰老逝。有何期。
多忧耿耿内怀思。渊池广。鱼独希。
愿得黄浦众所依。恩感人。世无比。
悲歌且舞无极已。
漼如叶落树,邈若雨绝天。
雨绝有归云,叶落何时连。
山气冒冈岭,长风鼓松柏。
堂虚闻鸟声,室暗如日夕。
昼愁奄逮昏,夜思忽终昔。
展转独悲穷,泣下沾枕席。
人居天地间,飘若远行客。
先后讵能几,谁能弊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