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岂有枕中方,敢向尧朝议大章。
难入高贤真率社,且寻童子钓游乡。
有西畴事咨衡宇,无北山移诮草堂。
独恨才衰诗不进,傥容摘艳更薰香。
家传岂有枕中方,敢向尧朝议大章。
难入高贤真率社,且寻童子钓游乡。
有西畴事咨衡宇,无北山移诮草堂。
独恨才衰诗不进,傥容摘艳更薰香。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抱负未酬的情感。诗中的每一句都透露着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家传岂有枕中方"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传统的自豪与肯定,"敢向尧朝议大章"则展现出诗人的政治抱负,他希望能够像古代圣明的尧舜时代那样,为国家制定伟大的法章。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描绘了一种相反的情景。"难入高贤真率社"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他感到自己难以进入那个被看作是高尚与智慧聚集之地的地方;"且寻童子钓游乡"则是一种对纯真的向往,希望能够像孩童般无忧无虑地生活。
"有西畴事咨衡宇"可能是在提到诗人对于某些重大事件的关注和咨询,而"无北山移诮草堂"则是对个人境遇的一种无奈表达,虽然心中有很多不满,但并没有能力去改变现实。
最后两句"独恨才衰诗不进,傥容摘艳更薰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哀叹。他感到自己的才华渐渐衰退,而诗歌创作也无法再有所进步,只能在花前月下徒增无谓的装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