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嵌之番附淡水,中港之番归后垄。
竹堑周环三十里,封疆不大介其中。
声音略与后垄异,土风习俗将无同。
年年捕鹿邱陵比,今年得鹿实无几。
鹿场半被流民开,蓺麻之馀兼蓺黍。
番丁自昔亦躬耕,铁锄掘土仅寸许。
百锄不及一犁深,那得盈宁畜妻子。
鹿革为衣不贴身,尺布为裳露双髀。
是处差徭各有帮,竹堑茕茕一社耳。
鹊巢忽尔为鸠居,鹊尽无巢鸠焉徙。
南嵌之番附淡水,中港之番归后垄。
竹堑周环三十里,封疆不大介其中。
声音略与后垄异,土风习俗将无同。
年年捕鹿邱陵比,今年得鹿实无几。
鹿场半被流民开,蓺麻之馀兼蓺黍。
番丁自昔亦躬耕,铁锄掘土仅寸许。
百锄不及一犁深,那得盈宁畜妻子。
鹿革为衣不贴身,尺布为裳露双髀。
是处差徭各有帮,竹堑茕茕一社耳。
鹊巢忽尔为鸠居,鹊尽无巢鸠焉徙。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竹堑地区的番人生活状态,以及当地社会变迁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番人与汉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以及外来人口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首句“南嵌之番附淡水,中港之番归后垄”,点明了竹堑地区番人的分布情况,与淡水、中港等地的番人相接壤。接着,“竹堑周环三十里,封疆不大介其中”描述了竹堑地区的地理范围,虽小却独立存在。
“声音略与后垄异,土风习俗将无同”两句,对比了竹堑番人与后垄番人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的差异。接下来,“年年捕鹿邱陵比,今年得鹿实无几”反映了番人传统的狩猎活动,但今年收获寥寥,可能暗示了资源的枯竭或环境的变化。
“鹿场半被流民开,蓺麻之馀兼蓺黍”揭示了外来人口(流民)对鹿场的侵占,以及番人除了狩猎外,还从事农业种植。而“番丁自昔亦躬耕,铁锄掘土仅寸许”则展示了番人传统的耕作方式,工具简陋,效率低下。
“百锄不及一犁深,那得盈宁畜妻子”进一步说明了番人耕作的艰难,难以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接着,“鹿革为衣不贴身,尺布为裳露双髀”描绘了番人简朴的生活条件,衣物粗糙,无法遮体。
“是处差徭各有帮,竹堑茕茕一社耳”指出竹堑地区番人社会组织的分散,缺乏统一的力量。最后,“鹊巢忽尔为鸠居,鹊尽无巢鸠焉徙”以鸟巢的变迁比喻社会变迁,形象地表达了外来人口的涌入导致原住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竹堑地区番人生活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昔年京口驿停舟,唤取镊工薙尔头。
今日归来巳冠矣,眼中岁月如奔流。
南去北来吾老矣,旧业诗书付诸子。
尔兄巳著青云鞭,接趐腾飞今在尔。
今在尔将奈何岂,止一经期决科尔。
祖爱尔有遗诲作,人当如孔明小范辈,特立乾坤庶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