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树穿云二里堤,绿阴深处鹁鸠啼。
背城古路车尘少,隔岸人家酒幔低。
清爱野僧来紫衲,醉扶童子当青藜。
相逢却恐知名姓,不向慈恩寺里题。
拂树穿云二里堤,绿阴深处鹁鸠啼。
背城古路车尘少,隔岸人家酒幔低。
清爱野僧来紫衲,醉扶童子当青藜。
相逢却恐知名姓,不向慈恩寺里题。
这首明代诗人李东阳的《再经西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郊外景象。首句“拂树穿云二里堤”,写出了小路蜿蜒穿过树林,直抵云端,展现了道路的曲折与自然的高远。接着,“绿阴深处鹁鸠啼”以鸟鸣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鹁鸠的啼叫更显得空旷寂寥。
“背城古路车尘少”进一步强调了远离喧嚣的特点,路上车辆稀少,尘土不扬,显现出古道的古老和宁静。对岸的“人家酒幔低”,则通过低垂的酒旗,暗示出附近村落的闲适生活气息。
“清爱野僧来紫衲”描绘了一个身披紫色僧袍的野僧,他的出现增添了诗意的禅意,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欣赏。最后一句“醉扶童子当青藜”,童子手持藜杖,醉态可掬,画面生动,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
整首诗以诗人行走西涯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结尾处的“不向慈恩寺里题”更是透露出诗人不愿留下痕迹,保持内心清净的愿望。
桃源非真亦非空,几年误转渔郎篷。
岂知石湖天尺五,不隔三万弱水中。
主公心伴白鸥没,莫莫朝朝醉花月。
迩来一念了世缘,蝉冕照人头未雪。
如今又作衣锦回,汀洲依旧玉成堆。
闻道丹青忆贤佐,白麻早晚从天来。
断章批处阶重抹,敢向坐中论礼绝。
午桥他日倘重陪,庶见方瞳并绿发。
馈饷随萧不作难,秦淮今视汉秦关。
天开虎踞龙蟠处,地近鸡翘豹尾间。
洗印先经三峡寺,观风遍踏九华山。
尽收奇秀归诗稿,却趁赓歌供奉班。
宸游不为菊丛生,观宴元因谷顺成。
阁御芙蓉称曼寿,殿开选德奏和声。
玉觞未饮心先醉,宝墨遥瞻眼倍明。
身在金坡空感遇,论思深愧策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