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新淦觞池寄孟宾于员外》
《忆新淦觞池寄孟宾于员外》全文
唐 / 徐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往年淦水驻行轩,引得清流似月圆。

自有溪光还碧甃,不劳人力递金船。

润滋苔藓欺茵席,声入杉松当管弦。

珍重诗人频管领,莫教尘土咽潺潺。

(0)
翻译
昔日我在淦水边停驻行轩,清澈流水仿佛映照着圆满的月亮。
溪水的光芒自然照耀着碧绿的井壁,无需人力传递金杯也自流畅。
湿润滋养了青苔,它们甚至能覆盖茵席,流水声穿越杉松,如同音乐般动听。
诗人啊,请你珍惜这美景,别让尘土淹没那潺潺流水的乐章。
注释
淦水:指地名,可能是一条河流。
驻:停留。
行轩:出行时的车驾或居所。
清流:清澈的流水。
似月圆:比喻流水的清澈明亮如满月。
溪光:溪水的光芒。
碧甃:清澈的井壁。
不劳:无需。
递:传递。
金船:泛指贵重的酒杯。
苔藓:一种植物,常在湿润环境中生长。
茵席:地毯或垫子。
杉松:两种常见的高大树木。
管弦:比喻流水声如音乐。
珍重:重视,珍爱。
诗人:此处指有才华的文人。
频管领:频繁地欣赏、领略。
尘土:灰尘和泥土,这里象征污浊。
咽潺潺:形容流水声断断续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自然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手法,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开篇“往年淦水驻行轩”即设定了一个悠闲自得的情境,"引得清流似月圆"则描绘出一幅如画的景象,溪水清澈,宛如明月一般。

接下来的“自有溪光还碧甃,不劳人力递金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与享受。溪光本身就能映照出碧绿色泽,无需人为装饰,直接将那清澈的水面比喻成“金船”,显示出诗人对这宁静环境的喜爱和珍视。

中间两句“润滋苔藓欺茵席,声入杉松当管弦”进一步描绘了这一自然情境。苔藓湿润,小溪潺潺之声宛如琴瑟之音,这里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感受,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和谐与宁静。

末尾两句“珍重诗人频管领,莫教尘土咽潺潺”则流露出诗人对同道中人的深厚情感。诗人希望这些美好的时光能被珍惜,不让世俗的烦恼打扰这份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高洁,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感态度。

作者介绍
徐铉

徐铉
朝代:唐   字:鼎臣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生辰:916年—991年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猜你喜欢

怀同舍石天民编脩

山阴不得见,见期在东阳。

东阳忽岁华,欲往又阻长。

贻书辄无报,有便复寄将。

以君懒于书,我岂望得当。

永怀十年别,动止曾莫详。

君貌今何如,孰与我老苍。

就使白发同,脚力谁弱强。

日饭米多少,饮酒可几觞。

尚能甘寝耶,比之昔对床。

嫂氏亦晚景,吾妇伯姊行。

为君过客频,膏沐当不常。

有儿若干人,已未胜冠裳。

但要能应门,勿问鄙与臧。

一纸细说似,慰此遥相望。

末乃及田舍,何有还何亡。

丞郡禄已厚,岂不可小康。

忆昔夜梦君,托交少年场。

竦身而掀髯,眸子烱烱光。

依然论时事,悲壮泪以滂。

我方闭门嬉,谒至即暂忙。

婆娑松竹下,细数秋叶黄。

旧志益凋落,群书半遗忘。

请君勿他及,却使我意伤。

(0)

再用前韵简刘连州

吴楚相望道阻长,我来邂逅挹群芳。

人如盘谷元非隐,诗到孤山不道香。

每与盍簪移永日,更须篝火及馀觞。

何须誇去东州说,不学蓝关独吊湘。

(0)

用幽字韵呈汪守谢倅

旌骑收人迹,簪绅杂道流。

引杯忘日永,得句与山幽。

行在今当路,中兴此望州。

为将登览目,著处访边筹。

(0)

寒食早起围炉中戏和林宗易韵二首·其二

春工偏以速为神,谁管沉痾未觉春。

禁得春寒长恣赏,甘心输与少年人。

(0)

游慈云分韵得是字

僧关可人心,况此晴色美。

蹈藓滑路多,访菊香处是。

引饮吞山光,清啸落松子。

我有即事诗,就扫石壁纪。

(0)

寄贝勉斋冯桂坡

美人隔江水,相思江水深。

江水日夜流,泛我东去心。

春风百花老,把酒别草草。

邂逅未可期,梅杏黄已饱。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