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啼石涧幽,月出秋林静。
孤僧耿未眠,坐对萧萧影。
猿啼石涧幽,月出秋林静。
孤僧耿未眠,坐对萧萧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中夜景图。诗人通过“猿啼石涧幽,月出秋林静”两句,以猿猴的啼声和月光的照耀,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猿啼通常被视为哀怨之声,与石涧的幽深相映衬,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而“月出秋林静”则通过月光的洒落,使得秋林在夜晚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温柔地包裹。
接下来,“孤僧耿未眠,坐对萧萧影”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一位独自未眠的僧人。这位僧人面对着窗外的景象,静静地坐着,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这里的“萧萧影”,既指僧人的影子在月光下的摇曳,也暗含了僧人内心思绪的纷扰与平静并存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夜晚的静谧与禅意,同时也借由僧人的形象,传达了对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
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不用扶。
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
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
春波如天涨平湖,鞓红照坐香生肤。
帣鞲上寿白玉壶,公堂登歌《凤将雏》。
诸孙欢笑争挽须,蜀人画作西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