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竹声中,又逢汉腊,喧传寤祭。
桦烛两行,椒浆一斝,浅醉神应善。
凭虚驰骤,云车风马,说上九天言事。
奏迎送,短长弦曲,余音绕梁飞起。
此风溯自,黄羊托始,俗尚沿今犹尔。
荔捻粉团,脯融豆乳,表敬随人意。
吉蠲致祷,也都不是,浪学王孙私媚。
但只愿,乞来利市,普分余惠。
裂竹声中,又逢汉腊,喧传寤祭。
桦烛两行,椒浆一斝,浅醉神应善。
凭虚驰骤,云车风马,说上九天言事。
奏迎送,短长弦曲,余音绕梁飞起。
此风溯自,黄羊托始,俗尚沿今犹尔。
荔捻粉团,脯融豆乳,表敬随人意。
吉蠲致祷,也都不是,浪学王孙私媚。
但只愿,乞来利市,普分余惠。
这首词以"裂竹声中,又逢汉腊"开篇,描绘了岁末时节,祭祀灶神的热闹场景。"桦烛两行,椒浆一斝"形象地展现了祭祀仪式中的细节,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气氛。接下来,词人通过"凭虚驰骤,云车风马"的想象,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愿,希望神明能传达人间的话语。
"奏迎送,短长弦曲"描述了祭祀音乐的悠扬,余音缭绕,增添了神秘感。词人追溯这一习俗的起源,从黄羊祭祀开始,直到今日依然沿袭。"荔捻粉团,脯融豆乳"则展示了人们以美食敬神的虔诚,表达对灶神的敬意。
"吉蠲致祷",词人强调祭祀的庄重与诚意,认为并非单纯模仿古人,而是真心诚意地祈求福祉。最后,词人表达了最朴素的愿望,希望灶神能带来好运和恩惠,惠及大众。
整体来看,这首《永遇乐·饯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代末年至现代初年的祭灶风俗,情感真挚,富有民俗色彩。
伤哉胡处士,西浙旧知名。
卓行超前辈,高风起后生。
白云营别墅,华表卜佳城。
剩有林泉乐,浑无宠辱惊。
野情聊自适,世累忽相婴。
地迥风烟暗,天高日月明。
虽兴埋玉叹,终荷赐金荣。
旅榇他乡发,哀歌故里迎。
猿啼桐水夕,鹤唳默山晴。
子富春秋学,人题月旦评。
焚黄时可待,衣锦昼堪行。
铭碣祠前立,圭田墓下耕。
束刍吾欲致,酹酒若为倾。
回首松楸路,凄然一怆情。
白马行且嘶,玉勒锦障泥。
扬鞭羽林郎,宿卫通金闺。
一朝赴边急,转战玉关西。
长戈挥白日,高旌卷彩霓。
驱山填火井,累石起云梯。
烽举星芒乱,弓开月影低。
分符降赤勒,飞箭定渠黎。
功许韩彭并,名与卫霍齐。
主恩谅可报,国难讵难挤。
孰甘局乡邑,门巷闭蒿藜。
回车发东越,驰彼西大藩。
带郡千万里,江介凭中原。
所在神武师,人马如云屯。
周爰访善道,利赏由至言。
报以国士重,将宣明主恩。
采葑思下体,况乃蘋与蘩。
始会即长别,分远情弥敦。
亮君秉高谊,予复何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