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原野旷,旷望极瑶岑。
七月郊坛路,千年松桧林。
听鸡知洞浅,别鹤入山深。
辇道苔生处,遥思羽盖临。
清秋原野旷,旷望极瑶岑。
七月郊坛路,千年松桧林。
听鸡知洞浅,别鹤入山深。
辇道苔生处,遥思羽盖临。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原野的辽阔与空旷,诗人站在瑶岑之上,远眺着千年间的郊坛松桧林,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历史的沉淀。鸡鸣声传来,仿佛在告诉人们洞穴之深,而别鹤的飞翔则象征着山林的深远。辇道上苔藓生长,让人遥想古代帝王驾临的情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遍插茱萸。人何处、客里顿懒携壶。
雁影涵秋,绝似暮雨相呼。
料得曾留堤上月,旧家伴侣有书无。谩嗟吁。
数声怨抑,翻致无书。
谁识飘零万里,更可怜倦翼,同此江湖。
饮啄关心,知是近日何如。
陶潜尚存菊径,且休羡松风陶隐居。
沙汀冷,拣寒枝、不似烟水黄芦。
新篁依约佩初摇。老石润山腰。
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
砺齿犹随市隐,虚心肯受春招。从教三径入渔樵。
对此觉尘消。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
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