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芭蕉雨》
《赋得芭蕉雨》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古风

野人独宿祇树林,大千飞雨秋阴阴。

悬灯照影不成寐,飒飒萧萧窗外音。

初焉汹涌海涛急,又若飞泉泻苍壁。

云山夜静木客吟,水乡秋冷鲛人泣。

宫非宫,霜天气肃鸣丰钟。

商非商,秋风落叶随飞扬。

角非角,簌簌江城古梅落。

徵音羽音是耶非,嘈嘈切切鸣天机。

碎若珠玑落寒玉,清如素指调金徽。

蹇予平素耽禅说,欲悟音闻犹未彻。

由来大听本希声,不信雷轰平地裂。

今夕微吟挂月楼,明朝骑马粤王州。

声残响绝无所见,惟见芭蕉一叶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祇树林中,夜晚被雨声和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所包围的情景。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雨夜的宁静与动态之美。

首句“野人独宿祇树林”点明了诗人的孤独状态和所处环境的静谧。接着,“大千飞雨秋阴阴”描绘了雨势之大,以及秋季特有的阴沉氛围。诗人通过“悬灯照影不成寐”表达了内心的不宁与难以入眠的状态,窗外的“飒飒萧萧”之声更添了几分孤寂与凄凉。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海涛、飞泉、云山、水乡等自然景象为喻,生动地描绘了雨声的不同形态,既有汹涌澎湃的气势,也有细腻柔和的韵律。同时,通过“木客吟”、“鲛人泣”等意象,进一步丰富了雨夜的意境,赋予了自然声响以情感色彩。

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音乐元素,将雨声比作“珠玑落寒玉”、“素指调金徽”,既形象地描绘了雨声的清脆与和谐,也暗示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然而,尽管对音乐有着深厚的兴趣,诗人却自谦“平素耽禅说,欲悟音闻犹未彻”,表达了对更高层次领悟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由来大听本希声,不信雷轰平地裂”两句,表达了对大自然声音的独特见解,认为真正的聆听在于内心的感受而非外在的震撼。诗人在“今夕微吟挂月楼,明朝骑马粤王州”中结束了这一段心灵之旅,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而雨声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将永远留在心中。

整首诗通过对雨夜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端阳

春夏连年旱魃灾,虽逢令节免流杯。

清和幸得甘霖霈,竞渡蒲樽览一回。

(0)

秋幸出郊见收成志喜·其一

节届商秋早,农忙屡岁丰。

柴门歌再稔,比屋乐同风。

人烟多庆色,霜树杂微红。

极目高低景,山川一望中。

(0)

春行

千红艳,万紫鲜,频催须鬓方寸悬。

桃火柳烟恐荡志,吟风弄月禁狂颠。

案牍惟勤被景牵,逢春又恶斗芳妍。

礼乐诗书海岳编,进德修业须钻研。

昙云寂灭沦王道,老氏无为徒苟延。

致知端赖格物先,次第由来性理篇。

性理无私天地宣,太极乾坤未画前。

敬承执中授受远,勿替心传思永年。

(0)

梨树峪道中步辇口占·其一

入峪桥分三岔路,傍崖步辇景何深。

山中独见松林影,时有清流助鼓琴。

(0)

热河三十六景诗·其五水芳岩秀

水性杂苦甜,水芳即体厚。

名泉亦多览,未若此为首。

颐卦明口实,得正自养寿。

择地立偃房,根基度长久。

节宣在兹求,勤俭勿落后。

朝窗千岩里,峭壁似天剖。

远托思云汉,怡神至星斗。

精研书家奥,临池愈涩手。

清淡作饮馔,偏心恶旨酒。

读老无逸篇,年年祝大有。

(0)

自过江至常州府杂咏四首·其三

夜过丹阳道,红尘不染帆。

氤氲存五内,浩气托经函。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