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连年旱魃灾,虽逢令节免流杯。
清和幸得甘霖霈,竞渡蒲樽览一回。
春夏连年旱魃灾,虽逢令节免流杯。
清和幸得甘霖霈,竞渡蒲樽览一回。
这首诗描绘了在连续干旱的年份中,端午节到来时却有幸得到了及时的雨水滋润。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传统节日相融合,展现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
首句“春夏连年旱魃灾”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连续干旱的严峻景象,“旱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旱神,此处借指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次句“虽逢令节免流杯”则转而描述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得以避免了因干旱而可能采取的特殊习俗——“流杯”,即在水边举行的一种饮酒游戏。这里的“流杯”不仅是一种节日活动,也象征着人们在干旱时期对水资源的珍视和保护。
第三句“清和幸得甘霖霈”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于干旱地区的重要性。通过“清和”二字,诗人赞美了雨水带来的清凉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这场及时雨的庆幸之情。“甘霖霈”则生动地描绘了雨水如甘露般倾洒的情景,给人以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之感。
最后一句“竞渡蒲樽览一回”则将视线转向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赛龙舟。诗句中的“蒲樽”指的是用菖蒲叶包裹的酒杯,是端午节期间人们用来饮用的特色酒具。在这里,诗人通过“竞渡”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热闹非凡的氛围,也暗示了人们在经历了干旱之后,对生活重新充满希望和喜悦的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在困难时刻人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蓬莱山高凌大虚,金银楼阁仙人居。
仙人佩带摇琼琚,绛节翠峰风捲舒。
丹丘玄圃相索纡,红杏种成邻白榆。
自去得道心怡愉,綵鸾近送麻姑书。
冰蟾吐水香墨濡,紫阳华裔风骨殊。
长留节节当春馀,飞游不用踏鲤鱼。
凌空自有飙轮车,玉桃旧种蟠根株。
采实捧献趋庭除,松花酒□浮五蛆。
一饮便觉心神娱,醉乡天地非华胥,寿算永白三光如。
松堂先生业儒者,画松不在韦偃下。
兴来放笔如有神,岂学经营事图写。
金生廷用吴之英,丰度萧散襟怀清。
座中出纸为求写,两株屹立分峥嵘。
苍皮溜雨岁年久,合抱悬知世稀有。
风外依稀金玉鸣,月中彷佛蛟龙走。
岁寒历遍心不移,凤鸾哕哕鸣高枝。
长材莫使老林壑,栋梁大用应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