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一壑可标名,况复山轩架五楹。
每俯绿窗真得概,偶参白业有馀清。
隔墙钟磬闻仙梵,写嶂烟霞护玉英。
我岂轩辕能访道,时因福地静尘情。
一溪一壑可标名,况复山轩架五楹。
每俯绿窗真得概,偶参白业有馀清。
隔墙钟磬闻仙梵,写嶂烟霞护玉英。
我岂轩辕能访道,时因福地静尘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逸之地,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人以“一溪一壑可标名”开篇,点明了此处环境的独特与珍贵,溪流与山谷不仅自然景观优美,更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接着,“况复山轩架五楹”一句,描述了在此基础上建造的山间小屋,五楹之数,既显其规模之适中,又暗含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每俯绿窗真得概,偶参白业有馀清”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居住于此的日常感受。俯瞰窗外的绿色景致,心灵得到了真正的满足;偶尔参与一些清雅的活动,如书法、绘画等,更是让人心境更加宁静。这里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精神的栖息地。
“隔墙钟磬闻仙梵,写嶂烟霞护玉英”则将视线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远处寺庙的钟声与梵音,仿佛是天籁之音,与周围的山峦、云雾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的“玉英”可能象征着高洁的品质或是珍贵的自然之物,被烟霞所保护,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守护。
最后,“我岂轩辕能访道,时因福地静尘情”表达了诗人对于此地的向往与敬仰之情。他自谦并非古代圣贤轩辕黄帝,却也渴望能够在这里寻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通过访问这样的福地,净化自己的情感与思绪。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一种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生活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