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沧桑的变化,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辈出的怀念和对国家兴衰的深沉感慨。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这两句以宏伟的笔触描绘出西陵峡雄壮的山势和奔腾的江水,开篇即展现出一种气势磅磅的情景。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荆门在此象征着历史的悠久和国家的边疆,而“滔滔”形容江水奔流不息,既映衬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时间的长河。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这里通过对古代楚国都城昔日繁华的追忆,以及祭祀先人的高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和怀旧之情。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秦军入侵与夷陵之战,点出了历史上战争的残酷和变迁,火焰的“潜起”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动荡。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这两句通过对边疆防御设施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以及历史变迁中边疆易主的无常。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洞庭湖和孟门都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这里通过“忽焉”、“终已矣”的句式,表达了对过去繁华与现今沧桑的感慨。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这两句则是从更宏大的历史视角,讲述了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融入时间的长河之中。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诗人在此通过对话语的交错和风涛之声,传达了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悟。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站在西陵峡的土地上,对这片古老而又充满传奇的地方表示敬畏之情,并且表达了对自然景观中可能蕴含的灵性的追寻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是一篇集壮丽、苍凉、怀旧于一身的杰出作品。
赏音真两难,邂逅多契阔。
一朝间容刀,三岁歌采葛。
古人抱修能,初不露锥末。
诚令处囊中,谈笑堪式遏。
岂无识玉人,顾恐铄金夺。
遂令缁衣好,敛迹裁自脱。
画蛇杯已疏,志鹄弓遽拨。
徒嗟湖海上,发白齿牙豁。
怀公剧梅林,念至失焦渴。
临风赋新谣,忧思不可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