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翠竹斩云根,偃月初无刻削痕。
尚想繁柯俱笨尊,宁经綵凤屡飞翻。
佳眠时有池塘梦,避暑不劳河朔樽。
殷殷晴雷喧白昼,儿童走报雨翻盆。
湘江翠竹斩云根,偃月初无刻削痕。
尚想繁柯俱笨尊,宁经綵凤屡飞翻。
佳眠时有池塘梦,避暑不劳河朔樽。
殷殷晴雷喧白昼,儿童走报雨翻盆。
这首诗《竹枕》由宋代诗人李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枕的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
首联“湘江翠竹斩云根,偃月初无刻削痕”,开篇即以湘江翠竹起兴,生动地描绘出竹子从云层中生长而出的壮丽景象,同时以“偃月”比喻初升的月亮,强调竹子的自然形态,未经过人工雕琢,展现出竹子的原始与纯净。
颔联“尚想繁柯俱笨尊,宁经綵凤屡飞翻”,进一步深化主题,将竹子与自然界的其他元素相联系,想象繁茂的枝叶如同尊贵的宝物,而彩凤的多次飞翔则象征着竹林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生命力的赞美。
颈联“佳眠时有池塘梦,避暑不劳河朔樽”,转而描写竹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与美好体验。佳眠时,竹枕仿佛带人进入池塘梦境,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同时,它也成为了夏日避暑的良伴,无需额外的酒樽来消暑,体现了竹枕的清凉与舒适。
尾联“殷殷晴雷喧白昼,儿童走报雨翻盆”,以晴天的雷声和儿童跑来报告即将下雨的情景收尾,既展现了天气的变化,又暗示了竹枕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即将到来的雨水,竹枕都能为人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与舒适。
整首诗通过对竹枕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与生活之用,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方式的向往。
高隐仙山下,依山携草堂。
穷年乐石水,切意玩缣缃。
竹径来嵇阮,鱼梁集惠庄。
论文探致极,寻古袭遗芳。
沉意诗书苑,游心翰墨场。
海鹏潜羽翼,露豹郁文章。
侠洽千门庆,联翩却桂香。
活和资胜景,变化得神方。
虚槛临寒水,平皋占夕阳。
溪云蒸柱础,岚气润衣裳。
露叶飘书幌,风花落酒觞。
往还乘月喜,酬唱为春忙。
宗族传雍睦,门闾被宠光。
高情谁可及,积善不能量。
顾我何为者,多年别故乡。
他时归计遂,依附葺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