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常妙还永嘉》
《送僧常妙还永嘉》全文
宋 / 毛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杖策辞江寺,秋途谁与偕。

霜风侵布衲,草露湿芒鞋。

收钵无馀事,还乡非俗怀。

金刚真有力,魔避不须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ēngchángmiàoháiyǒngjiā
sòng / máopāng

zhàngjiāngqiūshuíxié

shuāngfēngqīncǎo湿shīmángxié

shōushìháixiāngfēi怀huái

jīngāngzhēnyǒupái

翻译
拄着拐杖离开江边的寺庙,秋天的路上我将与谁同行。
寒霜侵袭着布衣,草地上的露水打湿了草鞋。
收拾好行囊没有多余的事,返回故乡并非世俗的想法。
金刚的力量真实强大,恶魔避开无需驱赶。
注释
杖策:拐杖。
辞:离开。
江寺:江边的寺庙。
秋途:秋天的道路。
谁与偕:与谁同行。
霜风:寒霜之风。
布衲:布衣。
芒鞋:草鞋。
收钵:收拾行囊。
俗怀:世俗的想法。
金刚:佛教中的象征力量。
魔:恶魔。
排:驱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准备离开江边寺庙,返回故乡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僧人的心境的刻画,表现了对僧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其坚定信念的赞赏。

"杖策辞江寺,秋途谁与偕"两句,设定了僧人告别寺庙、踏上归乡道路的情景。杖策是行走时的辅助工具,辞别了那座位于江边的庙宇,而秋天的旅途显得尤为寂寞,似乎没有同伴与之同行。

"霜风侵布衲,草露湿芒鞋"写出了早秋的清晨,微冷的霜风透过僧人的粗布衣服,同时脚下的芒鞋也被夜里的草露所沾湿。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僧人踏上归途时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个人感受。

"收钵无馀事,還乡非俗怀"表达了僧人的心境。收拾起钵(乞食用的碗)意味着他完成了在外的修行,而“无馀事”则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还乡非俗怀"则暗示着僧人返回家乡时的心情,不再是普通的思乡之情,而是一种更为深远和超然的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金刚真有力,魔避不须排"中,“金刚”常用来比喻坚固无敌的事物,这里象征着僧人的信念坚定如同金刚。"魔避不须排"则表明了即使面对诱惑和挑战,他的信仰也能自如地抵御,不需要刻意排斥。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离别场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其坚定信念的赞扬,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禅意。

作者介绍
毛滂

毛滂
朝代:宋   字:泽民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生辰:1056——?约1124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猜你喜欢

蟋蟀鸣舟中

白蘋红蓼月明中,睡起■灯住草虫。

暂入故园惟有梦,何烦啼彻五更风。

(0)

淳湖·其三

柴门向江开,江风动林薄。

幸有数垂杨,映门似帘羃。

(0)

郎箕渡·其二

山村不知乱,映月坐柴门。

朗朗深更里,弥陀十万言。

(0)

?矶神女庙

烟树寒芜澹欲平,琳宫环佩映高城。

春秋香草招山鬼,南北江峰列画屏。

神母独驯蛟万岁,水妃空对月孤明。

年年楚客婵娟老,谁采椒兰酹杜蘅。

(0)

江岭杂诗自豫章上虔南十首·其二

烽烟摇燕雀,天地斗龙蛇。

白日空城闭,清流小市斜。

客丧谁着絮,溪女自沤麻。

薄暮收帆缓,空林静乱鸦。

(0)

开家河

十里云阳路,重城枕浊流。

网车栖水鹤,翁仲立沙鸥。

地狭江潮怒,厓倾马迹留。

此行罹世难,归计任沧洲。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