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养雁》
《养雁》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

雍雍阳鸟,其居朔方。朅来江南,雪霜备尝。

意不耐暑,虑尔早亡。乃安水土,羽毛无伤。

仰羡鹓雏,俯趋鹜行。负影只立,何如还乡。

秋风日高,稻粱已黄。且谋一饱,勿思翱翔。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雁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归乡和生活的思考。"雍雍阳鸟,其居朔方"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遥远而寒冷的北方场景,其中“朔方”指的是中国古代边塞之地。这只“雍雍阳鸟”,即使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也能安然自得。

然而,随后"朅来江南,雪霜备尝"一转,情境一变,诗人将视角转向温暖的南方。这里的“朅来”表明了雁鸟从北方迁徙至此,而“雪霜备尝”则形象地描绘了它经历过严寒的洗礼。

紧接着"意不耐暑,虑尔早亡"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环境变化对生物影响的思考,似乎在担忧雁鸟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和气候。然而,随后的"乃安水土,羽毛无伤"却显示出雁鸟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它不仅适应了新的家园,而且毫发未损。

接下来的"仰羡鹓雏,俯趋鹜行"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中不同生物各安其所的赞美。这里,“仰羡”意味着仰望和敬慕,“俯趋”则表示低头而行,是对比观察中显示出的生命多样性。

"负影只立,何如还乡"一句,则是诗人借题发挥,用雁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归乡的渴望和反思。这里“负影”意味着背靠着自己的影子,“只立”则表现出一种孤独与静谧,"何如还乡"则是一种对于归乡路程的无限向往。

最后两句"秋风日高,稻粱已黄。且谋一饱,勿思翱翔"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体察和对未来的一种规划。在这里,“秋风日高”表明了季节的转换,而“稻粱已黄”则说明了农作物已经成熟。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引出了后面对于当前生活的满足与珍惜。"且谋一饱"意味着要想办法吃饱饭,而"勿思翱翔"则是在告诫自己不要过多追求远大的理想,要脚踏实地。

整首诗通过对雁鸟行为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归乡等主题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再韵答周宰

天孙失眠锦机堕,剪落溪藤不论个。

神光下照茅屋东,惊倒闲庭马鞯座。

我如寒蜩吟树间,时来有啄不得闲。

涂烟抹墨学梳洗,敢与媚妩争弯环。

天畿雨乾顾忧重,剪爪桑林劳帝梦。

却传贺表通银台,小臣拜舞驩雷动。

银茄欲实豆亦花,一鲍已属穷吟家。

莫将苏合比粪土,隔帘不是催花雨。

(0)

雪作泊七里滩

春声宾雁雁宾年,倚尽沙头欲暮天。

苍石生成严子濑,雪篷画出剡溪船。

相望江树隔千里,不与梅花留一钱。

此去更寻林处士,南山之后北山前。

(0)

山中吟七首·其三

山中夜读书,山鬼来相试。

隔窗问疑难,颇及尧舜事。

予非卯金人,安能动星纬。

划然一推窗,馀音入空翠。

(0)

东风

东风煦妪如慈乳,欲报生成恨无所。

自粘花片作斑衣,起捧春醪劝春举。

傍人笑我老如许,我亦笑渠将及汝。

梅花也笑柳都舞,君如不饮出童羖。

(0)

塞下曲

都护今年破武威,碛烟烽火夜深微。

金钗漫作封侯别,白发生头未得归。

(0)

宫怨

得宠忧移失宠愁,上皇行处不曾秋。

泪痕不学君恩断,空逐春泉出御沟。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