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事已非,先生不醉将安归。
当时豪气三千丈,倾国名花赠玉妃。
天宝年间事已非,先生不醉将安归。
当时豪气三千丈,倾国名花赠玉妃。
这首诗《太白楼(其二)》由明代诗人李贽所作,通过描绘历史人物与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过往辉煌与现实变迁的感慨。
首句“天宝年间事已非”,点明了故事背景,即唐朝天宝年间,一个充满繁华与荣耀的时代,但时过境迁,一切已不再如初。这句诗暗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世事的无常。
接着,“先生不醉将安归”一句,以一种略带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那些曾经在权力与荣华中沉醉的人们的疑问:当这一切都消逝后,他们又将如何自处?这里“先生”泛指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而“不醉”则暗含着对他们的讽刺,意为即使在权力顶峰也未能真正领悟人生真谛。
“当时豪气三千丈,倾国名花赠玉妃”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某位历史人物在位时的豪迈气概和奢华生活。这里的“三千丈”形容其豪气之大,几乎达到了极致;“倾国名花”则象征着其拥有的绝世美貌与财富;“赠玉妃”则是对其宠爱的女性的尊称,进一步强调了其权势与地位。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人物的辉煌,也预示了其最终的衰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实落差的感慨,以及对人性与权力的深刻反思。李贽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历史与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