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月下笛.本意》
《月下笛.本意》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月下笛

今夕何年,满天皓魄,一轮圆碧。露桥水驿。

谁向风前喷笛。

趁关山、河汉夜凉,故将凤竹悽倦客。

正寒潭峭岸,离乡年少,凭江船侧。

当初曾记,趁寒食梨花,醉平阳宅。

念奴璚管,碎把画梁尘劈。

到如今、漂流路岐,西风落叶无相识。

月生烟,生怕铁龙,归海何处觅。

(0)
鉴赏

这首《月下笛·本意》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动人的月下景象,充满了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

词的开篇“今夕何年,满天皓魄,一轮圆碧”,以月光为引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露桥水驿”、“谁向风前喷笛”两句,通过想象中的笛声,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孤独与寂寞。笛声在关山、河汉之间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触动着旅人的心弦。

“趁关山、河汉夜凉,故将凤竹悽倦客”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寒潭峭岸、离乡年少的形象,以及倚靠江船的情景,都生动地刻画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接下来,“当初曾记,趁寒食梨花,醉平阳宅”几句,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与当前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词的情感深度。念奴璚管、碎把画梁尘劈的细节,更是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到如今、漂流路岐,西风落叶无相识”点明了词人如今的处境,漂泊不定,无人理解。而“月生烟,生怕铁龙,归海何处觅”则表达了词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恐惧,以及对回归故乡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深情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十五

冶父山门斋粥粗,文章佛法一时无。

地炉些子无烟火,且与禅人乐有馀。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四十二

莫莫,大海乾枯,须弥倒卓。

逆行顺行,将错就错,明眼衲僧休卜度。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四十九

荐福少方便,拳头如掣电。

千眼无摸索,千耳不可见,家家门首透长安。

(0)

能仁光睦长老画师顶相请赞

恣拍盲性,用劈胸拳。

并荡三玄三要,管甚栗棘金圈。

渠侬已是灭胡种,不知将底付儿孙。

(0)

颂一百则·其六十七

问曾不知,答还不会。月冷风高,古岩寒桧。

堪笑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

手把白玉鞭,骊珠尽击碎。

不击碎,增瑕颣,国有宪章,三千条罪。

(0)

颂一百则·其十六

古佛有家风,对扬遭贬剥。

子母不相知,是谁同啐啄。

啄觉犹在,壳重遭扑,天下衲僧徒名邈。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