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卦分明指休證。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
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卦分明指休證。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
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民盼望雨水的迫切心情和祈雨活动的情景。开篇“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两句,形象地描述了农作物因久旱而枯萎,连耕地的牛都不敢再翻土,这种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
接着“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表达了农民在干旱之下,无计可施,只能聚集一处流泪,泪水与干土混合,形象地描绘出他们的悲痛与无奈。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卦分明指休證”则是对祈雨活动的一种描写,显示了人们对于祈求天降甘霖的虔诚和期待。这里的“祠山”、“签卦”都是古代祈雨时所进行的仪式。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这两句诗,是对祈雨期限的一种揣测或预言,可能是指某种自然现象或者天文事件,暗示着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敏感和关切。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则转变为对雨后的喜悦之情。龙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认为是掌管云雨的神灵,这里写到龙神活动之后,干旱结束,天气转晴,农民由此得到解脱和欢愉。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则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理解和信念,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希望借助祈雨活动来调节自然,以期获得好的收成。
最后,“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是对祈雨的进一步请求和祝愿。这部分诗句中,“浙河以东尽淮壖”描绘了地理范围,而“哀哉震泽几为原”则表达了对于长期干旱所带来的不幸的感慨。末尾两句是直接向玉皇大帝请求普降甘霖,以解民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农民对于雨水的渴望,以及祈求雨水时那份虔诚与期待。
姑采墙下桑,妇采陌上桑。
桑叶昨嫩今日老,天气今晴昨日好。
嗟蚕无粮,妇诅枯桑。
邻桑沃若蚕早熟,四月新丝上杼柚。
种桑亦爱枝叶多,空抱本根奈尔何?
守候蚕眠不思卧,麦秋寒觉夜难过。
蚕荒舅姑怒,蚕熟新妇苦。
今年四月少晴时,蚕病家家不出丝。
新丝价长旧丝上,旧丝未赎新丝当。
有丝不上身,有丝不卖人。
县官征比已赦租,家主只恐臀无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