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北去是云中,极目川原处处通。
绕镇卫城分十五,沿边都阃辖西东。
颓垣正接葫芦月,旷野长吹雕鹗风。
闻道频年还调戍,诸臣何策建奇功?
马头北去是云中,极目川原处处通。
绕镇卫城分十五,沿边都阃辖西东。
颓垣正接葫芦月,旷野长吹雕鹗风。
闻道频年还调戍,诸臣何策建奇功?
这首诗描绘了大同边疆的壮丽景色与军事布局,展现了作者对边防的深刻理解与关注。首句“马头北去是云中,极目川原处处通”以马头指向北,引出云中之地,通过极目远眺,展现出辽阔的川原景象,暗示边疆的广阔与深远。
接着,“绕镇卫城分十五,沿边都阃辖西东”两句,点明了边防的组织结构与管辖范围,十五个卫城环绕,都阃(边防最高长官)则负责东西两面的防御,体现了清朝边防体系的严密与周全。
“颓垣正接葫芦月,旷野长吹雕鹗风”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观,颓垣(残破的城墙)与葫芦月(葫芦形状的月亮),以及旷野中长风吹拂的雕鹗(鹰的一种),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边防的艰苦与挑战。
最后,“闻道频年还调戍,诸臣何策建奇功?”表达了对边防频繁调动士兵的关注,以及对如何建立奇功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边防事务的深思熟虑和对国家边疆安全的高度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边疆的自然风光和军事布局,更蕴含了作者对边防政策的深入思考和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兼具文学美感与历史深度的作品。
有客閒居欲白头,凭将文雅足风流。
瑾怀兰握珠玑唾,云佩霞珰明月钩。
红颊不随丹鼎驻,清狂时与白鸥留。
耽诗野性今逾癖,散帙閒情老更遒。
七十馀年誇素业,五千何日问青牛。
眼前世事只如此,我欲从君汗漫游。
晓出西州道,遥见荒城陴。
荒城久芜没,楼觐空逶迤。
试问城者谁,云是阖闾儿。
范铁俾神工,霜花动寒威。
一朝按剑怒,齐越供鞭笞。
燖盟走诸侯,謦欬风云驰。
诸暨负薪人,艳艳当华姿。
酣歌上苏台,嫔御失光仪。
长夜何未央,般乐及水嬉。
霸业日以坠,决裂不复支。
属镂谢孤忠,茂苑游鹿麋。
风流如可回,千秋挹鸱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