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荆轲传作六首·其三》
《读荆轲传作六首·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读书击剑未蹉跎,儒雅偏于慷慨多。

岂有先生非乐毅,何曾太子识荆轲。

燕风已起离骚赋,楚调如追易水歌。

壮士至今犹发指,寇雠长枕报秦戈。

(0)
鉴赏

此诗《读荆轲传作六首(其三)》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荆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首句“读书击剑未蹉跎”,开篇即以“读书击剑”点出荆轲的双面形象,既为文人墨客,又兼武勇之士,表达了荆轲在文武两方面的卓越才能,未有虚度光阴。

“儒雅偏于慷慨多”一句,进一步刻画了荆轲的个性特征,既有儒者的温文尔雅,又有慷慨激昂的豪情,展现出其复杂而立体的人物形象。

“岂有先生非乐毅,何曾太子识荆轲”两句,通过对比乐毅与荆轲,强调了荆轲的独特性。乐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而荆轲则是刺客,两者虽同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但荆轲以其独特的身份和行动,显得更为独特和不凡。

“燕风已起离骚赋,楚调如追易水歌”两句,运用典故,将荆轲的故事与古代文学作品相联系,通过“离骚赋”和“易水歌”这两个意象,描绘出荆轲行动的背景和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荆轲行为的敬仰之情。

“壮士至今犹发指,寇雠长枕报秦戈”结尾两句,直接抒发了对荆轲及其行动的感慨。通过“壮士”这一称谓,表达了对荆轲英勇行为的赞美;“至今犹发指”则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持久性和强烈性;“寇雠长枕报秦戈”则暗示了荆轲行动的意义和影响,表达了对正义与复仇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荆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正义与复仇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游紫芝岩

羽客逍遥地,花源世未寻。

我来窥异迹,高步越飞岑。

石带藤萝古,泉鸣涧壑深。

紫芝未可采,空寄白云心。

(0)

悠悠我行迈

悠悠我行迈,邈在天一方。

道路无终极,时节异炎凉。

路逢故里亲,挥泣问家乡。

妻子离别久,不知今存亡。

中原多白骨,城邑聚豺狼。

远去无僮仆,思还绝糇粮。

寄语家中人,远行良可伤。

(0)

长子思訦赴江西庾幕

三年永丰簿,两载半临川。

纳满无多日,奇逢有二天。

临民须近厚,减价要重蠲。

莫道违离远,常如在膝前。

(0)

江郊旅舍

京旅江郊僻,楼居剩得清。

柳风罗带袅,荷雨水银倾。

日夜潮来去,东西山送迎。

悠悠千古兴,吴越暮云平。

(0)

延桂堂

静看桂影上帘栊,几度吟诗句未工。

从此相忘天地外,主人袖手小阑东。

(0)

题等慈寺后经略潘德鄜旧居三绝·其二

中书当日冠天下,半世浮萍无定居。

却是子孙能力守,结茅随分并精庐。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