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其五》
《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其五》全文
宋 / 俞德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烹鲜知政理,履豨识民心。

土壤分南北,诗书亘古今。

遐方犹战伐,癃老正呻吟。

三尺焦桐在,烦公发至音。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俞德邻所作的《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其五)》。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友人刘伯宣即将赴任松江府的深切关怀与勉励。

首句“烹鲜知政理”,以烹饪美食来比喻治理国家的道理,形象地说明了治理国家需要细致入微、讲究方法。接着“履豨识民心”一句,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来了解民众的心声,强调了体察民情的重要性。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对刘伯宣政治智慧和民本思想的期待。

“土壤分南北,诗书亘古今”两句,将地理与文化相结合,指出不同地区的土壤特性影响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诗书则是跨越时空的文化载体,强调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的连贯性。这不仅是对刘伯宣个人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其在不同环境下处理政务、传播文化能力的期许。

“遐方犹战伐,癃老正呻吟”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批判,也是对刘伯宣作为地方官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提醒。

最后,“三尺焦桐在,烦公发至音”一句,以琴喻官,希望刘伯宣能像琴师一样,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奏出和谐社会的乐章。这里的“三尺焦桐”指的是古琴,暗示了刘伯宣作为地方官员,应如琴师般调和各方,化解矛盾,为百姓谋福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勉励与期待,展现了作者对政治治理、文化传承、民生疾苦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俞德邻
朝代:宋   籍贯:自号太玉山   生辰:1232~1293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代挽孙克仿联

长啸访孙登,忆当时昼锦堂前,百丈飞泉谈往事;

灵光颓鲁殿,倘再过紫金山下,一杯浊酒拜先生。

(0)

挽张百熙联

爱才如命,忧国忘家,并世邈无俦,自有千秋公论在;

遗憾置邮,苦心兴学,沾襟思往事,岂惟七载感恩多。

(0)

挽万某联

莲叶为舟,大士渡来君渡去;

荔支下酒,浮生如梦醉如仙。

(0)

澧州学正署联

教人以言,诗书执礼;在州无事,朝暮习劳。

(0)

挽彭玉麟联

肃清数千里江波,勋同虎拜,绩迈龙骧,销兵革以昭日月之光,不愧统六师平邦国;

景仰第一流人物,功障羊城,浪澄狮海,奏凯歌而振风云之气,忍闻骑箕尾壮山河。

(0)

某氏园戏台联

坐客为谁,听二分明月箫声,依稀杜牧;

主人休问,有一管春风词笔,点缀扬州。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