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秋山里,僧堂绝顶边。
同依妙乐土,别占净居天。
转壁千林合,归房一径穿。
豁心群壑尽,骇目半空悬。
锡杖栖云湿,绳床挂月圆。
经行蹑霞雨,跬步隔岚烟。
地胜情非系,言忘意可传。
凭虚堪喻道,封境自安禅。
每贮归休巅,多惭爱深偏。
助君成此地,一到一留连。
佛寺秋山里,僧堂绝顶边。
同依妙乐土,别占净居天。
转壁千林合,归房一径穿。
豁心群壑尽,骇目半空悬。
锡杖栖云湿,绳床挂月圆。
经行蹑霞雨,跬步隔岚烟。
地胜情非系,言忘意可传。
凭虚堪喻道,封境自安禅。
每贮归休巅,多惭爱深偏。
助君成此地,一到一留连。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深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寺图景。开篇“佛寺秋山里,僧堂绝顶边”即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世的宁静空间,秋天的山林与高耸的僧堂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同依妙乐土,别占净居天”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净土思想的向往,更强调了心灵的独立和自主。"转壁千林合,归房一径穿"则描绘了一种回归自然、简约生活的意境,而“豁心群壑尽,骇目半空悬”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从容与外界山水的交融。
在后续的文字中,如“锡杖栖云湿,绳床挂月圆”、“经行蹑霞雨,跬步隔岚烟”,诗人通过对僧侣生活细节的刻画,不仅展现了寺院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
“地胜情非系,言忘意可传”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而只能通过内心的体验去理解。"凭虚堪喻道,封境自安禅"则进一步强调了寺院作为一种精神避风港的意义。
最后,“每贮归休巅,多惭爱深偏”以及“助君成此地,一到一留连”,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在这片净土上的造诣之功,以及希望朋友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安顿,并且愿意留连于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追求精神宁静与超脱尘世的理想状态。
亭皋木叶萧萧,楚天千里秋无际。
潇湘南望,布帆安稳,月明风细。
雁字惊寒,渔舟荡晚,洞庭初霁。
祗文通此去,芳菲故国,何人会,伤时意。
莫负少年才气。绕南枝、一身如寄。
行吟屈贾,而今休问,人间何世。
游子天涯,凭君传语,欲归无计。
又阳关惜别,匆匆客舍,揾思乡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