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琅琊山寺道标道揖二上人东峰禅室时助成此□□筑斯地》
《题琅琊山寺道标道揖二上人东峰禅室时助成此□□筑斯地》全文
唐 / 李幼卿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佛寺秋山里,僧堂绝顶边。

同依妙乐土,别占净居天。

转壁千林合,归房一径穿。

豁心群壑尽,骇目半空悬。

锡杖栖云湿,绳床挂月圆。

经行蹑霞雨,跬步隔岚烟。

地胜情非系,言忘意可传。

凭虚堪喻道,封境自安禅。

每贮归休巅,多惭爱深偏。

助君成此地,一到一留连。

(0)
翻译
秋天里的佛寺坐落在山中,僧人的居所位于山顶边缘。
我们一同身处极乐净土,各自占据清净的住所。
转过墙壁,四周是千林环绕,回房的小路穿过树林。
心胸开阔,眼前的山谷尽收眼底,半空中悬挂的景象令人惊叹。
锡杖被云雾打湿,绳床挂着圆满的月亮。
行走在经文之间,每一步都踏着彩霞和雨露,隔着山岚烟雾。
这里景色优美,情感却不受拘束,言语虽止,心意却能传达。
在这虚空之上,道的意境得以展现,静心修行在此境界。
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在巅峰歇息,深感你的厚爱。
我助你成就了这片圣地,每一次造访都让我流连忘返。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深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寺图景。开篇“佛寺秋山里,僧堂绝顶边”即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世的宁静空间,秋天的山林与高耸的僧堂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同依妙乐土,别占净居天”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净土思想的向往,更强调了心灵的独立和自主。"转壁千林合,归房一径穿"则描绘了一种回归自然、简约生活的意境,而“豁心群壑尽,骇目半空悬”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从容与外界山水的交融。

在后续的文字中,如“锡杖栖云湿,绳床挂月圆”、“经行蹑霞雨,跬步隔岚烟”,诗人通过对僧侣生活细节的刻画,不仅展现了寺院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

“地胜情非系,言忘意可传”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而只能通过内心的体验去理解。"凭虚堪喻道,封境自安禅"则进一步强调了寺院作为一种精神避风港的意义。

最后,“每贮归休巅,多惭爱深偏”以及“助君成此地,一到一留连”,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在这片净土上的造诣之功,以及希望朋友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安顿,并且愿意留连于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追求精神宁静与超脱尘世的理想状态。

作者介绍

李幼卿
朝代:唐

李幼卿,生卒年不明,字长夫,唐太子庶子。唐大历六年(771年)任滁州刺史,与法琛法师在琅琊山上兴建了宝应寺,曾作五言诗刻石传世。
猜你喜欢

菩萨鬘.题伯纯画照水芙蓉

天涯幽绪无人识。销魂借取瓯香笔。照影不成双。

相思秋一江。画情谁与共。零落鸳鸯梦。

莫道不怜伊。断肠花自知。

(0)

诉衷情.听媚雅女士洋琴

楼迥人静。移玉镜。照银栊。琴语定。帘影月朦胧。

芳思许谁同。丁东。隔花弹乱红。一痕风。

(0)

减兰

药炉烟漾。庭院清丝风力涨。小立花前。

病起恹恹亦自怜。袖罗初薄。五月江深寒草阁。

吩咐飞花。不许穿帘到谢家。

(0)

水龙吟

亭皋木叶萧萧,楚天千里秋无际。

潇湘南望,布帆安稳,月明风细。

雁字惊寒,渔舟荡晚,洞庭初霁。

祗文通此去,芳菲故国,何人会,伤时意。

莫负少年才气。绕南枝、一身如寄。

行吟屈贾,而今休问,人间何世。

游子天涯,凭君传语,欲归无计。

又阳关惜别,匆匆客舍,揾思乡泪。

(0)

好事近.忆伯兄汉元

又值暮春天,树树柳花飞雪。

一片池塘芳草,与愁苗争发。

望中何处是家山,莫向杜鹃说。

昨夜一丸如水,是他乡明月。

(0)

海棠

细雨廉纤小院中,凭栏淡冶满芳丛。

夜深慎莫燃犀照,祇恐阶前有断红。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