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都统参谋书有感》
《与都统参谋书有感》全文
唐 / 司空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惊鸾迸鹭尽归林,弱羽低垂分独沈。

带病深山犹草檄,昭陵应识老臣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ōutǒngcānmóushūyǒugǎn
táng / kōng

jīngluánbèngjìnguīlínruòchuífēnshěn

dàibìngshēnshānyóucǎozhāolíngyìngshílǎochénxīn

翻译
惊飞的鸾鸟和鹭鸶都纷纷归入树林,弱小的翅膀低垂独自沉吟。
身患重病仍身处深山起草文书,昭陵应该能理解老臣的忠心。
注释
惊鸾:受惊的鸾鸟,这里象征离散的人或事物。
迸鹭:飞散的鹭鸶,与惊鸾一同象征离散。
弱羽:弱小的翅膀,常用来比喻力量微薄或处境艰难的人。
独沈:独自下沉,此处表达诗人的孤独和困境。
深山:此处指诗人身处偏远或艰难的环境。
草檄:起草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官方文书。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象征朝廷或故国。
老臣:诗人自称,表示自己是忠诚且有经验的臣子。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隐逸之意的诗句。开篇“惊鸾迸鹭尽归林,弱羽低垂分独沈”描绘了一幅秋天鸟类归巢的景象,但通过这种自然现象的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和心境。鸾、鹭等大型水鸟因惊吓而飞离,本是秋高气爽时节常见之事,而弱小的鸟儿则低垂翅膀,孤独沉默,显然是对诗人内心状态的一种比喻。

接着,“带病深山犹草檄”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不顾身处疾病,仍隐居于深山之中,以草制成的简陋住所(檄)作为栖身之地。这里透露出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对世俗的淡泊。

最后,“昭陵应识老臣心”一句,更是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昭陵可能指的是某位历史上的忠诚官员之墓,通过提及这位“老臣”,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认同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世的无奈和自己的忠诚品格。

总体而言,这几句诗词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坚守个人操守的情怀,既有隐逸之意,也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沉思。

作者介绍
司空图

司空图
朝代:唐   字:表圣   生辰:837~908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猜你喜欢

山寺引泉

劈碎琅玕意有馀,细泉高引入香厨。

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银河漏泄无。

(0)

古相送

行人卜去期,白发根已出。

执君青松枝,空数别来日。

心如七夕女,生死难再匹。

且愿车声迫,莫使马行疾。

巫山千丈高,亦恐梦相失。

(0)

邯郸宫人怨

邯郸陌上三月春,暮行逢见一妇人。

自言乡里本燕赵,少小随家西入秦。

母兄怜爱无俦侣,五岁名为阿娇女。

七岁丰茸好颜色,八岁黠惠能言语。

十三兄弟教诗书,十五青楼学歌舞。

我家青楼临道傍,纱窗绮幔暗闻香。

日暮笙歌君驻马,春日妆梳妾断肠。

不用城南使君婿,本求三十侍中郎。

何知汉帝好容色,玉辇携登归建章。

建章宫殿不知数,万户千门深且长。

百堵涂椒接青琐,九华阁道连洞房。

水晶帘箔云母扇,琉璃窗牖玳瑁床。

岁岁年年奉欢宴,娇贵荣华谁不羡。

恩情莫比陈皇后,宠爱全胜赵飞燕。

瑶房侍寝世莫知,金屋更衣人不见。

谁言一朝复一日,君王弃世市朝变。

宫车出葬茂陵田,贱妾独留长信殿。

一朝太子升至尊,宫中人事如掌翻。

同时侍女见谗毁,后来新人莫敢言。

兄弟印绶皆被夺,昔年赏赐不复存。

一旦放归旧乡里,乘车垂泪还入门。

父母悯我曾富贵,嫁与西舍金王孙。

念此翻覆复何道,百年盛衰谁能保。

忆昨尚如春日花,悲今已作秋时草。

少年去去莫停鞭,人生万事由上天。

非我今日独如此,古今歇薄皆共然。

(0)

华清宫三首·其三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0)

过陶徵君隐居

陶令昔居此,弄琴遗世荣。

田园三亩绿,轩冕一铢轻。

衰柳自无主,白云犹可耕。

不随陵谷变,应只有高名。

(0)

过昭君故宅

以色静胡尘,名还异众嫔。

免劳征战力,无愧绮罗身。

骨竟埋青冢,魂应怨画人。

不堪逢旧宅,寥落对江滨。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