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脚犹轻,吟边不杖行。
孤亭深野色,高木易秋声。
岁事才中熟,山居亦太平。
不辞遭泥饮,谨勿杀能鸣。
老去脚犹轻,吟边不杖行。
孤亭深野色,高木易秋声。
岁事才中熟,山居亦太平。
不辞遭泥饮,谨勿杀能鸣。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老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老去脚犹轻”表达了老者虽然年事已高,但行动依旧矫健,这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是非常令人赞叹的。而“吟边不杖行”则描绘出老者在自然中漫步时,即便没有拐杖的支持,也能自如地前行,显示了他与大自然之间和谐而深厚的关系。
接下来的“孤亭深野色,高木易秋声”则是对景色的描绘。孤亭在深邃的野外,是老者静坐之所,而四周的高树随着季节的变化轻轻地发出声响,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细微之处,却被老者捕捉并珍视。
“岁事才中熟,山居亦太平”则是老者的感慨。岁月匆匆,但在这宁静的山中,时间仿佛变得缓慢和成熟,每一天都是那么安详与平和。
最后,“不辞遭泥饮,谨勿杀能鸣”表达了老者对生命尊重的态度。即使是沐浴在泥泞之中,也不愿伤害任何能够歌唱的生命,这种对万物生灵皆需珍爱的观念,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体现。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智慧的深刻理解。
斗帐灯红,翠尊酒绿,洞户云罗缥缈。
角枕栖鸳,香篝爇麝,竟是承平年少。
拚放他春去,怎不把、春愁放掉。
坐看蜡炬成灰,西窗钟动清晓。残梦几回萦绕。
趁密约风流,后堂春好。
凤管幺弦,象棋双陆,次第莫教忘了。
几许行云处,鬓丝拂、暗尘吹帽。
惆怅鹃声,三更低唤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