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参陪杖屦间,颇容摘宋更薰班。
端能面我九年壁,不惜分君一半山。
绝喜庚桑来畏垒,懒为涑水续君滩。
夷居巷处何尝陋,但看当年孔与颜。
投老参陪杖屦间,颇容摘宋更薰班。
端能面我九年壁,不惜分君一半山。
绝喜庚桑来畏垒,懒为涑水续君滩。
夷居巷处何尝陋,但看当年孔与颜。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者与世隔绝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清静生活的向往。
“投老参陪杖屦间”,表现了诗人选择在野地中,与老参为伴,与杖相依,以草鞋行走于山林之间,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
“颇容摘宋更薰班”,则是在形象地描绘诗人在自然界中采摘野果,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这里的“宋”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而“更薰班”则是对其香气浓郁的赞美。
“端能面我九年壁”,表达了诗人与山壁相伴久矣的孤寂生活,九年之久,足见其对于隐居生活的执着和满足。
“不惜分君一半山”,则显示出诗人愿意将自己拥有的这份宁静美好,与他人分享,哪怕是分割一座山也在所不辞。
接下来的“绝喜庚桑来畏垒”,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欢迎,尽管生活于深山之中,但对于朋友的到访仍然感到欣慰。
而“懒为涑水续君滩”则是诗人不愿意离开这份宁静去追求世间纷争与功名,只愿随波逐流,顺其自然。
最后,“夷居巷处何尝陋,但看当年孔与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自己选择隐居生活的决心不渺。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
同年三百道相如,天地生人又一初。
闽水有情春送棹,塞鸿无恙夜来书。
诗成綵笔云连扫,红满胆瓶梅正舒。
赋罢远游谁与和,烟波渺渺正愁予。
第五桥东野竹青,主人结屋占云汀。
扁舟初入泛花水,三径新开放鹤亭。
亭下萧萧鹤一群,含姿弄影雪纷纷。
水边沙暖行春日,石上风寒卧白云。
白云浩荡沧洲远,忆昔雌雄巢翠巘。
青田养子众雏成,华表辞乡干岁返。
何年偶被云萝制,羽毛摧折樊笼际。
拂雾仍思紫盖飞,临风尚想华亭唳。
小苑斜连雁鹜陂,上林却绕凤凰池。
不须奋翅缑山去,相逐鹓鸾集玉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