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泥三尺,无人访隐沦。
窗鸣风减睡,炊断雨添贫。
野路花迎客,江桥柳送人。
暂须依薄俗,憩此窜余身。
陋巷泥三尺,无人访隐沦。
窗鸣风减睡,炊断雨添贫。
野路花迎客,江桥柳送人。
暂须依薄俗,憩此窜余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而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陋巷泥三尺",简陋的小巷中只有三尺泥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环境的简陋。"无人访隐沦",表现出诗人作为隐士的孤独,无人问津的生活状态。
"窗鸣风减睡",窗户被风吹得作响,影响了诗人的睡眠,显示出生活的不便。"炊断雨添贫",炊烟中断,雨水又增加了贫困的程度,进一步刻画出生活的困苦。
"野路花迎客,江桥柳送人",尽管环境艰苦,但自然之美仍然能给人以慰藉,路边的野花似乎在欢迎诗人,江边的柳树则似在送别,增添了一丝凄凉的诗意。
最后两句"暂须依薄俗,憩此窜余身",诗人表示暂时只能顺应世俗,将自己流放到这样的环境中,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身处困境但仍能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的心境,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妥协与自我安慰。
敲金扣石声相凌,遥空冷静天正澄。
宝瓶下井辘轳急,小娃弄索伤清冰。
穿丝透管音未歇,回风绕指惊泉咽。
季伦怒击珊瑚摧,灵芸整鬓步摇折。
十六叶中侵素光,寒玲震月杂佩珰。
云和不觉罢馀怨,莲峰一夜啼琴姜。
急节写商商恨促,秦愁越调逡巡足。
梦入仙楼戛残曲,飞霜棱棱上秋玉。
淮水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
知君先负庙堂器,今日还须赠宝刀。
黄河西来决昆崙,咆吼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
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幽居得相近,烟景每寥寥。
共伐临溪树,因为过水桥。
自教青鹤舞,分采紫芝苗。
更爱南峰住,寻君路恐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