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南郭外,茅屋一书生。
无事焚香坐,有时寻竹行。
画苔藤杖细,踏石笋鞋轻。
应笑风尘客,区区逐世名。
襄阳南郭外,茅屋一书生。
无事焚香坐,有时寻竹行。
画苔藤杖细,踏石笋鞋轻。
应笑风尘客,区区逐世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恬静生活。开篇“襄阳南郭外,茅屋一书生”立即设定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场景,"无事焚香坐,有时寻竹行"则展现了主人公日常的悠闲与对自然美的欣赏。"画苔藤杖细,踏石笋鞋轻"中的“画苔”和“笋鞋”都是极富有诗意的表达,它们不仅描绘出隐士细腻的情感体验,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之物的观察与感悟。
最后两句“应笑风尘客,区区逐世名”流露出一股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动的豁达。"风尘客"指的是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而隐士则以一种超脱的姿态“笑”看这些世间纷争。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逸生活与追逐世名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归隐山林的向往。
风动狂尘飞九陌。堪叹漂流雨萍迹。
又昨日、轻帆浮楚泽。岸树色。皆秋色。岸树色。
皆秋色。星斗横斜凉拥席。病卧客。思行客。病卧客。
思行客。待促膝,倾螺歌缓拍。愿永夕。为佳夕。
愿永夕。为佳夕。
一奁秋净,正山鬟半掩,初回蛾绿。
影入丹林清胜水,两鬓霜华慵沐。
冷磬云沈,危阑露警,涧响淙淙玉。
睡龙呼起,抱珠来伴幽独。
犹忆春枕僧窗,风湍将梦,去流花难掬。
天上琼楼还此夜,草掩宫扉六六。
树暗乌啼,帷寒鹤怨,漫奏无愁曲。
佩鸾人远,旧题谁问岩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