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轩如扇样,对景与题名。
拟欲仁风遍,非图暑气清。
怨咨方在念,怀保要惟诚。
持赠纶巾者,休誇用智精。
为轩如扇样,对景与题名。
拟欲仁风遍,非图暑气清。
怨咨方在念,怀保要惟诚。
持赠纶巾者,休誇用智精。
此诗以“扬仁风”为主题,借轩扇之喻,表达了一种仁爱普世、心怀天下的情怀。轩扇作为载体,象征着传播仁德之风,不仅能够带来清凉,更寓意着道德风尚的普及。诗人通过“拟欲仁风遍”,表达了希望仁义之风能广泛传播的愿望,而“非图暑气清”则强调了这种行为的内在动机,并非单纯为了消暑,而是出于内心的仁慈和对社会的关怀。
“怨咨方在念,怀保要惟诚”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在面对民众的抱怨和忧虑时,领导者应当怀揣诚意,以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的疾苦,而不是空谈仁政。最后,“持赠纶巾者,休誇用智精”则是对那些自以为聪明、善于运用策略的人的告诫,提醒他们真正的智慧在于真诚地为人民服务,而非仅仅追求表面的聪明和技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仁政、民本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强烈呼吁,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社会公正、道德风尚的追求和责任。
酒罢各引去,初月犹在西。
且谈且徐步,馀兴如忘归。
楼台隐星汉,林影纷路歧。
夜色使人幽,幸无车马驰。
谁知道旁客,寥寥皆孑遗。
樊山素斗健,万户比千诗。
左叟能作达,闻歌情稍移。
我亦耽行吟,意行从所之。
海滨聊可避,莫辨望与夷。
清景良易失,追摹记分携。
我有郎官万叠青,换得将军半窗绿。
月明恐有凤来栖,日暮何妨鸟借宿。
清平海宇无烽烟,五风十雨歌丰年。
看山爱竹了公事,焚香挂画如神仙。
城头漏箭催更鼓,将军燕寝元戎府。
枕底云山光满林,床头斜插三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