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无簪组分,结屋近苔矶。
夜月悬孤艇,寒潮入半扉。
溪山曾无趣,鱼鸟已忘机。
为问青云者,谁能忍布衣。
自无簪组分,结屋近苔矶。
夜月悬孤艇,寒潮入半扉。
溪山曾无趣,鱼鸟已忘机。
为问青云者,谁能忍布衣。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渔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泊的隐居生活画面。首句“自无簪组分”表达了诗人放弃仕途,不追求官场功名的决心。接下来,“结屋近苔矶”写他在山水之间建屋,与自然亲近,环境清幽。“夜月悬孤艇,寒潮入半扉”描绘了夜晚月光洒在独木小舟上,寒冷的潮水轻轻拍打着半开的门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溪山曾无趣,鱼鸟已忘机”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他已与山水鱼鸟融为一体,心境淡然,忘却了世俗的机心。“为问青云者,谁能忍布衣”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那些身居高位、追求权势的人的质疑,暗示自己宁愿穿着布衣,过着自在的隐居生活,不愿忍受官场的束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体现了其高尚的品格和独立的人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