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淮南路逦迤,梧桐秋色老山陂。
疏阴滴雨悬珠颗,碎影敲风埽翠枝。
客梦不如琴梦稳,雁声遥带漏声移。
石栏閒坐诗成未,仙露今宵笔底垂。
一望淮南路逦迤,梧桐秋色老山陂。
疏阴滴雨悬珠颗,碎影敲风埽翠枝。
客梦不如琴梦稳,雁声遥带漏声移。
石栏閒坐诗成未,仙露今宵笔底垂。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淮南路旁梧桐树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一望淮南路迤逦”,以远眺的视角展开画卷,引出接下来对梧桐秋色的细腻描绘。梧桐秋色的老去,山陂的静谧,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宁静与萧瑟。
接着,“疏阴滴雨悬珠颗,碎影敲风埽翠枝”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秋雨轻柔地落在梧桐叶上,仿佛悬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而风吹过,梧桐的叶子轻轻摇曳,似乎在清扫着翠绿的枝条,画面感极强,展现了秋日特有的动态美。
“客梦不如琴梦稳,雁声遥带漏声移”两句,由景入情,从自然界的秋声联想到人的内心世界。客居他乡的梦难以安稳,而弹奏一曲琴音却能带来内心的平静。远处的大雁叫声伴随着更漏的声音,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最后,“石栏闲坐诗成未,仙露今宵笔底垂”两句,诗人独自坐在石栏边,灵感涌现,欲作诗而未定。夜幕降临,仿佛仙露也垂落在他的笔尖,暗示着诗人的创作灵感如同仙露般珍贵而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羁情含蘖复含辛,泪眼看花只似尘。
天遣春风领春色,不教分付与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