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午次东天目山紫阳观梁武初置昭明太子勒碑纪当时恩奖之盛》
《甲午次东天目山紫阳观梁武初置昭明太子勒碑纪当时恩奖之盛》全文
宋 / 葛胜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萧公老寺主,亦复知寻真。

大同筑精舍,招延羽衣宾。

园囿廓数里,严更纷徼巡。

东宫奋鸿笔,纪事传坚珉。

山基半吴境,高与帝所邻。

伟哉古石室,空洞容千人。

当年许远游,自此升玉宸。

至今雪山草,灵苗杂荆榛。

幽池湛寒水,亦说栖龙鳞。

灵物有变化,谁能穷其神。

窥临拟仙去,未信隔两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天目山紫阳观的历史与自然景观,以及其与古代帝王的关联。诗人葛胜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座古观的庄严与神秘。

首先,诗中提到“萧公老寺主”,暗示了紫阳观的历史悠久,曾有高僧主持。接着,“亦复知寻真”一句,表达了对追求真理的渴望和敬仰。通过“大同筑精舍,招延羽衣宾”,诗人描绘了紫阳观在大同时期建造的精舍,吸引了众多道家信徒前来参访。

“园囿廓数里,严更纷徼巡”描绘了紫阳观广阔的园林与严密的守卫,显示出其规模宏大与管理严格。接下来,“东宫奋鸿笔,纪事传坚珉”则提到昭明太子(即梁武帝萧衍之子)用大笔记录下紫阳观的历史事件,并将其刻于坚石之上,以传后世。

“山基半吴境,高与帝所邻”强调了紫阳观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它位于吴地的一半,与帝王之都相邻。接着,“伟哉古石室,空洞容千人”描述了紫阳观内宏伟的石室,能容纳千人,展现出其壮观的建筑特色。

“当年许远游,自此升玉宸”提到了古代文人许远游的故事,他曾在紫阳观留下足迹,最终成为帝王的座上宾。最后,“至今雪山草,灵苗杂荆榛”、“幽池湛寒水,亦说栖龙鳞”、“灵物有变化,谁能穷其神”、“窥临拟仙去,未信隔两尘”等句,表达了对紫阳观及其周围环境的赞美,以及对其中蕴含的神秘力量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紫阳观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古代文化的崇敬。

作者介绍

葛胜仲
朝代:宋   字:鲁卿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生辰:1072~1144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猜你喜欢

背面美人图

欲呼回首不知名,背立东风几许情。

莫道画师元不见,倾城虽见画难成。

(0)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其六

花发千枝月一轮,天将花月付闲身;

或为月主为花主,才作花宾又月宾。

月下花会我留酌,花前月不厌人贫;

好花好月知多少?弄月吟花有几人?

(0)

行旅图

十年行李忆关山,纨裤何堪遣路艰。

今日酒杯歌袖畔,竟忘门外到长安。

(0)

王母赠寿图

西风鸾背彩旗摇,王母乘秋下九霄。

欲与阿弥增寿考,自斟绿醑溢银瓢。

(0)

蓦山溪.和子文韵

人生寄耳,几许寒仍暑。

东晋旧风流,叹此道、虽存如缕。

黄尘堆里,玉树照光风,闲命驾,小开樽,林下歌奇语。

萧闲老计,只有梅千树。

明秀一峰寒,醉时眠、冷云幽处。

君如早退,端可张吾军,唯莫遣,俗儿知,减却欢中趣。

(0)

点绛唇.同浩然赏崔白梅竹图

半幅生绡,便教风韵平生足。枕溪湖玉。

数点梅横竹。花露天香,香透金荷醁。明高烛。

醉魂清淑。吸尽江山绿。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