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左目晚羞明,犹抱遗经细考评。
今汝畏书如畏虎,天公折罚使偏盲。
文公左目晚羞明,犹抱遗经细考评。
今汝畏书如畏虎,天公折罚使偏盲。
这是一首描绘文人晚年对待学问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和执着。"左目晚羞明"暗示诗人即使在年迈体衰之际,对于学问的追求仍旧不减当年之热忱。"犹抱遗经细考评"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古籍的敬重与对知识的渴望,即便是残缺的典籍,也要小心翼翼地加以研究和品鉴。
接下来的"今汝畏书如畏虎"则描绘了诗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敬畏之情,视书如同畏惧猛兽一般,小心谨慎。"天公折罚使偏盲"可能隐喻着某种超自然力量对待不尊重知识的人的惩罚,使他们失去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学问态度,传达了对文化传承与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于知识渴望与追求的执着。
天时人事只相催,怀抱何时独好开。
气酣日落西风来,口虽吟咏心中哀。
亦知穷愁安在哉,生前相遇且衔杯。
江上人家桃树枝,千朵万朵压枝低。
风妒红花却倒吹。
人生几何春已夏,应须旨酒送生涯。
寥落新安邑,横经已十年。
朝盘餐有粟,夜榻坐无毡。
济济来衿佩,洋洋听诵弦。
学规兼体用,祀礼备精虔。
东鲁文衡撤,南闽教铎迁。
肯辞行道远,自喜过家便。
天霁云横岳,潮平雨溢川。
别离将万里,书问若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