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青山半有无,江流万里月明孤。
夜深偶感曹瞒迹,却被傍人作画图。
天外青山半有无,江流万里月明孤。
夜深偶感曹瞒迹,却被傍人作画图。
这首诗《题画(其二)》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首句“天外青山半有无”,描绘了远处山峦若隐若现的景象,给人一种超脱尘世、飘渺神秘的感觉。这里的“有无”二字,不仅指出了山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的状态,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现实之间界限的思考。
次句“江流万里月明孤”,则将视线转向了江面,描绘了一幅月光洒满江面、江水波光粼粼的壮丽景象。然而,“孤”字的使用,又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寂寥之感,仿佛在广阔的天地间,只有月光与江水相伴,显得格外宁静而深远。
后两句“夜深偶感曹瞒迹,却被傍人作画图”,则转而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曹操的追忆。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事迹与智慧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诗人在此处提到“偶感曹瞒迹”,可能是指在欣赏这幅画作时,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曹操的英雄事迹,或是对曹操性格、智慧的感慨。而“却被傍人作画图”则暗示了这种情感的表达被外界所捕捉,转化为艺术作品,成为后人传颂的对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美的独特感悟。文徵明以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将自然与人文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既富有诗意,又蕴含深意,堪称佳作。
政乐中和,夷夏宴喜,官梅乍传消息。
待作新年欢计,断送春色。
桃李成阴,甘棠少讼,又移旌戟。
念画楼朱阁,风流高会,顿冷谈席。
西州纵有,舞裙歌板,谁共茗邀棋敌。
归来未得,先沾离袖,管弦催滴。
乐事赏心易散,良辰美景难得。
会须醉倒,玉山扶起,更倾春碧。
钟鸣山川晓,露下星斗湿。
老夫梳白头,潘何埙篪集。
纸窗惊吹玉蹀躞,竹砌碎撼金琅珰。
兰缸有泪风飘地,遥夜无人月上廊。
愁思起如独绪茧,归梦不到合欢床。
少年多事意易乱,诗律坎坎同寒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