绠汲岂无井,颠崖贵非浚。
愿洒尘垢馀,一雨根茎润。
绠汲岂无井,颠崖贵非浚。
愿洒尘垢馀,一雨根茎润。
在这首唐代诗人韦处厚的作品中,诗人以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山水之美。诗句"绠汲岂无井,颠崖贵非浚"描绘了一番对自然之源头的探寻与尊重。"绠汲"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取水工具,而“岂”则表达了疑问或反诘的语气,整句可理解为诗人在质疑是否所有的山涧都有井泉存在,以及对那些不经人工雕琢而成的自然之浚的珍视。这种思考彰显出诗人对于自然本真的尊崇和保护意识。
接着的"愿洒尘垢馀,一雨根茎润"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清新与滋养的渴望。“愿洒”表明了一种祈愿,“尘垢”指的是世间的喧嚣与污浊,而“馀”则是多余或过剩之意,整句意为希望能够洗净尘世的繁华杂质。"一雨根茎润"则描写了大自然中雨水滋养植物生长的情景,“茎”在此指的是草本植物,而“润”则是滋润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自然赋予生命之力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之源头的探寻和内心对于清新与滋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形胜访淮楚,骑鹤到扬州。
春风十里帘幕,香霭小红楼。
楼外长江今古,谁是济川舟楫,烟浪拍天浮。
喜见紫芝宇,儒雅更风流。气吞虹,才倚马,烂银钩。
功名年少馀事,雕鹗几横秋。
行演丝纶天上,环倚玉皇香案,仙袂揖浮丘。
落笔惊风雨,润色焕皇猷。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