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客出林去,那知客到家。
有童翻贝叶,未解出茶瓜。
细草风行滑,高花雨照斜。
此时还待尔,重过说三车。
访客出林去,那知客到家。
有童翻贝叶,未解出茶瓜。
细草风行滑,高花雨照斜。
此时还待尔,重过说三车。
这首诗描绘了访客未遇主人,留书相寄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的交融。
首句“访客出林去”,简洁地勾勒出访客踏入森林,寻找主人的场景。接着,“那知客到家”一句转折,暗示访客并未如愿见到主人,流露出一丝失落与无奈。
“有童翻贝叶,未解出茶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孩童在翻阅佛经(贝叶),却未能理解其中含义,或许是在寻找茶果(茶瓜)以招待访客。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暗含了对知识探索与理解的隐喻。
“细草风行滑,高花雨照斜”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轻柔的风吹过细草,使得地面略显湿滑;高处的花朵在雨后斜照下显得格外鲜艳。这两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访客虽未见主人,但自然之美仍能带来心灵的慰藉。
最后,“此时还待尔,重过说三车”表达了访客虽未能与主人相见,但仍期待再次来访,分享旅途中的见闻与感悟。这里的“三车”可能象征着不同的交通工具或经历,隐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访客与自然、与内心的对话,以及对友情与知识的渴望。
迢迢应龙驭,翼翼慈乌翔。
粲粲当门子,白华间青璋。
三五答元后,一六宗谷王。
有鸟海上来,翩翩止君堂。
羽毛日摧斥,岂不怀惨伤。
饥食孤竹根,渴饮坚冰浆。
为君好颜色,悦怿有耿光。
雄鸣三十六,比竹叶笙簧。
扶提耀朝日,一举归故乡。
来当盛明世,永言著斯章。
藁砧何翩翩,乡里方少年。
星临格泽丽,月照蚌东圆。
堂上致敬戒,君子其缠绵。
不剪锦麝蜡,不烧迷叠烟。
不华苹不绣,不连理不钿。
乘车不异轨,井渫不改田。
被刺共命鸟,席织共心毡。
煮共并根麦,浴共一流泉。
子盼我留睫,子趋我疾前。
我欢子无怒,我起子无眠。
两情同不蚀,金石以合坚。